专业课大纲

发布 2022-09-13 02:50:28 阅读 7618

动物医学专业。

第一部分:家畜生理学。

.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家畜生理学》是研究家畜正常的生命现象、生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内容在机体与环境、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上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生命的基本特征、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体温调节、肌肉、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与泌乳等章节。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主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及其特性;理解基本生理活动的原理;了解生理活动分子学水平的变化。

考试内容以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为主,了解部分在试题中不超过10分(满分150分)。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一)知识要点。

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

2.机体功能与内环境。

1)生命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1)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模式。

非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家畜生理学、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兴奋性、兴奋、抑制、反射、反射弧、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

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命的基本特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2.理解部分家畜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3.了解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模式中的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知识要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3)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3.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理。

细胞的静息电位及产生机理。

细胞的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

2)兴奋性和引起兴奋的条件。

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3

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4.动作电位的传播原理—局部电流学说。

5.局部反应的特征。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各种方式及特点,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特点,局部反应的特征。

2.理解部分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机理,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方式。

3.了解部分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三、血液(一)知识要点。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压积(pcv)

血浆、血清的制备及成分的区别。

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色、血臭、血味,比重,粘滞性,渗透压,酸碱性。

3)血量。2.血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血浆白蛋白的功能。

血浆球蛋白的功能。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3.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2)红细胞的特性。

4①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红细胞渗透脆性、溶血。

3)红细胞的功能。

4)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的破坏。

4.白细胞。

1)白细胞的形态与数目。

2)白细胞的免疫功能。

血细胞渗出和趋化性。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特点。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及作用特点。

3)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5.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特性。

血小板的功能。

2)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的概念。

血液凝固的三个过程。

3)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血液凝固的原因。

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

4)促进和延缓血凝的措施。

6.血型。1)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的概念。

2)人类 abo 血型系统。

3)rh 血型系统5

4)动物血型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红细胞压积(pcv)、血浆、血清、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血液凝固、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血液中主要缓冲对;血浆白蛋白的功能,血浆球蛋白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及生成的条件;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特点;血小板的主要特性及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凝固的实质及其三个步骤,促进和延缓血凝的措施;人类 abo 血型系统。

2.理解部分抗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细胞渗出和趋化性,rh 血型系统。

3.了解部分血浆的化学组成,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红细胞的破坏,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动物血型的应用。

四、血液循环。

一)知识要点。

1.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与心率。

2)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机理。

3)心音。4)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浦肯野氏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

2)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体表心电图。

3.血管生理。

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6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

2)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

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及其影响因素。

动脉脉搏。

4)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

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5)微循环。

微循环的通路及意义。

微循环的调节。

6)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活动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2)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3)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自律性、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性节律、异位节律、心电图、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外周阻力。

心动周期的分期;心肌的生理特性及特点;形成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三条途径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意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理解部分心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特点、影响心肌自律性、兴奋性的因素;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微循环的调节。

3.了解部分心动周期各期以及心脏内容积、压力及瓣膜的变化,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心音产7生的原因;心电图各波代表的意义。

五、呼吸。一)知识要点。

1.肺通气。

1)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及功能。

呼吸道的作用。

肺泡(呼吸膜、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的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频率与呼吸类型。

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容积。 肺容量。

肺通气量。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气体交换机制。

2)气体交换过程。

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气体在血液的运输。

1)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2)氧气的运输。

3)二氧化碳的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各级中枢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肺牵张反射。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8

防御性呼吸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

3)高原对呼吸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呼吸、肺通气、肺换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呼吸运动、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hb 氧容量、hb 氧含量、hb 氧饱和度、氧离曲线、肺牵张反射。

呼吸膜的组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功能,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气体交换机制及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o2和 co2的运输形式,血红蛋白与 o2结合的特征,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2.理解部分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关系,呼吸频率与呼吸类型,co2运输与机体酸碱平衡维持之间的关系,各级中枢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

3.了解部分呼吸道的主要功能,肺通气的阻力,肺容积与肺容量,高原对呼吸的影响。

六、消化与吸收。

一)知识要点。

1.概述。1)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生物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特点。

3)消化道功能的调节2.口腔消化。

1)采食和饮水。

采食和饮水的方式。

采食的短期性调节和长期性调节。

2)唾液的分泌。

唾液的生理作用。

唾液分泌的调节(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咀嚼94)吞咽。

3.单胃消化。

1)胃的分泌。

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分期及分泌特点)

2)胃的运动及调节。

胃运动的形式。

胃运动的调节。

4.复胃消化。

1)瘤胃和网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种类、生存的条件。

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特点。

2)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3)皱胃消化5.小肠消化。

1)胰液。 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2)胆汁。 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

3)小肠液。

4)小肠运动。

小肠运动的形式。

小肠运动的调节。

6.大肠消化。

1)大肠液。

2)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

3)大肠运动与排粪。

7.吸收10

1)吸收的部位。

2)吸收的机制。

3)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及其相关机制。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部分概念:消化、吸收、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生物学消化、脑肠肽、反刍、嗳气、容受性舒张。

胃肠平滑肌的一般特性,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生理作用,胃液分泌各个时期的特点,唾液分泌的调节,瘤胃微生物种类及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特点,单胃的运动形式,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

2.理解部分小肠液的作用;胃液、胰液、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3.了解部分瘤胃运动,皱胃消化特点,大肠消化。七、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一)知识要点。

1.能量代谢。

1)能量的**与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饲料总能量的去路。

能量代谢测定的概念(能量代谢率、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专业课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 保定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 10079 825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 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一 考试内容范围 建立有关数据结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 存储结构和算法,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掌握线性表的定义,顺序存储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及其...

专业课大纲

2011年江南大学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 考试大纲。一 性质。管理学原理是报考江南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该门课程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

大纲专业课

信号与系统 大纲。注 表示重点内容。参考书目 1 徐天成,谷亚林,钱玲。信号与系统 第二版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 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 参考书目 1 大纲 第1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 1引论。1 2信号的分类和典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