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考试大纲

发布 2022-09-13 04:32:28 阅读 2592

《电子技术》复习大纲。

数字部分。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一)给定逻辑函数,将逻辑函数化为最简。

用代数法化简逻辑函数,要求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规则,熟练运用四个基本方法—并项法、消项法、消元法及配项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二)卡诺图的灵活应用。

卡诺图除用于简化函数外,还可以用来检验化简结果是否最简、判断函数间的关系、求函数的反函数和作逻辑运算等。

第二章门电路。

一)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二)三态门tsl

三)cmos逻辑门电路。

cmos反相器和cmos传输门是cmos逻辑门电路的最基本单元电路,由此可以构成各种cmos逻辑电路。

第三章组合电路。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是描述已知组合电路的功能。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分析的逆过程,它根据预定的设计要求设计出能满足要求的实际组合逻辑电路。这里介绍的组合电路的设计是经典法,即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进行设计。

三)常用组合逻辑模块。

1. 加法器。

2. 编码器优先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

3. 译码器数字显示译码器。

四)用msi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1. 设计步骤。

2. 用加法器实现多种组合逻辑功能。

3. 用译码器实现任意组合逻辑函数。

4. 用数据选择器实现任意组合逻辑函数。

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1. 竞争与冒险。

2. 冒险的类型。

3. 竞争与冒险的判断。

第四章时序电路。

一)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

负边沿j-k触发器维持-阻塞d触发器。

二) 各类的优缺点。

数字逻辑电路可分为两类:一是组合逻辑电路,简称组合电路;二是时序逻辑电路,简称时序电路。

三) 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

组合电路由各种门电路组成,存储电路由受同一时钟控制的各种触发器组成。由于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不同,所以具体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

四) 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

电路的设计又称为电路的综合。设计是分析的逆过程,也就是根据实际要求,设计出具有特定逻辑功能的电路。

第五章中规模时序电路。

一) 常用时序模块。

常用时序模块包括各种计数器、寄存器等。

二)计数器及其应用。

1.四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

2.可逆计数器。

三)寄存器及其应用。

1. 寄存器。

2. 移位寄存器。

四)各种常用功能模块和组合电路的综合应用。

第六章可编程逻辑器件。

一)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基本结构。

二) 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类。

三) 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hdpld

四) 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五)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综合题型。1) 组合电路和数字逻辑概念的综合。

2) 时序电路和组合电路的综合。

3) 中规模集成电路和组合电路的综合。

4) pld器件和时序电路的综合。

第七章 a/d和d/a转换器。

(一)a/d和d/a转换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二)a/d和d/a转换器的基本应用。

第八章脉冲的产生和整形。

一)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由环形振荡器、非对称式、对称式等电路构成多谐振荡器原理。

三)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模拟部分。一、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

1.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3.放大器交、直流参数的计算。

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

1.场效应管的分类及特点。

2.场效应管放大器原理及分析。

三、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1.放大器频率相应的基本概念。

2.放大器通频带的计算。

四、负反馈放大器的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参数的影响。

3.负反馈放大器增益的近似计算。

五、集成运算放大器。

1.差放的基本原理及运算。

2.功放的基本原理及运算。

六、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1.理想运放的基本概念。

2.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

重点是cmos电路结构和设计分析。具体范围如下:

1.集成电路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掩膜的技术功能、掩膜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参考书的第17章,但不包括17.8节)

2.基本mos器件的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包括mos管基本模型、直流特性、频率特性)。(参考书的第2章)

3.cmos基本放大电路模块分析和简单版图识别。(参考书第章)

4.基本电流镜结构和特性参数分析。(参考书第5章。但不包括5.3.3节)

5. 反馈的基本电路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参考书第8章,但不包括8.4节)

本次考试的基本形式为简答题、计算题和设计题。本次考试不要求死记公式。另外,考试范围仅限于以上指出章节中的内容。

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

主要内容:信号的基本概念以及信号的分类与特性,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类与特性,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要求:1.掌握信号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系统的描述、分类及特性。

3.重点掌握确定信号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主要内容:信号与系统分析中常用的连续时间基本信号和离散时间基本信号,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以及信号的时域分解。

要求:1.掌握基本连续信号与基本离散信号的定义与特性,重点掌握冲激信号、单位脉冲信号及其特性。

2.掌握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特别是信号的平移、翻转与展缩。

3.掌握信号的分解,重点掌握任意连续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任意离散信号分解为单位脉冲信号的线性组合。

主要内容: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特点;lti系统响应时域求解,包括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冲激(脉冲)响应的求解;卷积积分与卷积和计算,以及应用卷积积分与卷积和计算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要求:1.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2.了解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响应时域求解的方法。

3.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离散时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概念。

4.重点掌握用卷积法计算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主要内容: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及其基本性质,连续周期信号频谱的概念,相位谱的作用;连续非周期信号频谱的概念,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以及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要求:1.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深刻理解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概念,以及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密度概念。

2.熟练掌握基本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

3.熟练掌握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特别是卷积性质和调制特性。

4.能够灵活应用常用信号的频谱及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分析一般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

主要内容:连续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通过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无失真传输系统和理想滤波器的特性;抽样与抽样定理;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的应用——信号调制与解调。

要求:1.掌握连续系统频率响应的概念及求解。

2.掌握连续周期与非周期信号通过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响应的特点。

3.掌握无失真系统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时频特性。

4.灵活掌握抽样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5.掌握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的基本应用,重点掌握单、双边带幅度调制与解调。

主要内容:利用laplace变换进行连续时间信号的复频域分析和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函数及其与系统特性的关系;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方框图表示。

要求:1.熟练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性质和拉普拉斯反变换。

2.掌握用单边拉普拉斯求解连续系统响应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重点掌握系统函数的概念,及其与系统特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

4.掌握连续系统的直接型、级联型和并联型模拟框图。

主要内容:利用z变换进行离散时间信号的复频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函数及其与系统特性的关系;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方框图表示。

要求:1.熟练掌握单边z变换及其z变换的性质和z反变换。

2.掌握用单边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重点掌握系统函数的概念,及其与系统特性(频响特性、因果性、稳定性)的关系。

4.掌握离散系统的直接型、级联型和并联型模拟框图。

主要内容:状态和状态变量的基本概念;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要求:1. 掌握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1.陈后金,胡健,薛健。《信号与系统》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年。

2.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

3.吴湘淇。《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上)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3年。

专业课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 热 电 光 复习大纲。招生专业 凝聚态物理。1.了解气体动理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平衡态,状态参量 理想气体的物理模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温度的统计解释 自由度 能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玻耳茲曼能量分布律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气体的迁移现象...

专业课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 理论力学 车辆工程 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请查看机电工程学院的考试大纲,考试试卷与机电工程学院试卷相同。2 电子技术基础 城市轨道学院 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请查看机电工程学院的考试大纲,考试试卷与机电工程学院试卷相同。3 运筹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 线性规划...

专业课考试大纲

环境保护专业考试大纲 试行 有关说明 一 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对各章的主要内容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目的是为应试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 为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二 关于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