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作业

发布 2022-09-07 12:31:28 阅读 5649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题。

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哲学智慧:什么是哲学、智慧的痛苦、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是什么”的问题、科学之科学、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终极关怀、天路历程、理性与信仰、上帝是否存在、实践智慧、自由的难题、善的困惑、幸福与德性的冲突、主体性原则、我思故我在、哥白尼式的革命、主体性的黄昏等等。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

本体论: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

本原 :指万物的最初根源, 指世界的**和存在的根据

实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创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也是后来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使用的重要哲学范畴。又译为本体。

其含义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二、简答题。

1、 简述哲学的**。

答:哲学最初产生于希腊,一般认为,希腊哲学开始于对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地理和历史等环境来考察这个问题。

1)、希腊半岛贫瘠多山海上**发达,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岛屿有众多殖民地,且位于埃及和巴比伦附近,外来文化和自身经验技术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希腊人在从事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秩序和原因的思想就形成了。

2、 为什么说哲学的智慧是一种痛苦的智慧?

答:伊甸园神话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并不是说人是因为追求智慧才成为有死的,而是说人是因为追求智慧才知道自己是有死的。智慧的痛苦就源于此。

当人类从自然母亲的子宫中分娩出来,割断了连接他与自然的脐带而独立存在之后,他就再也不能依靠自然的本能行动,必须依靠理性的眼睛在数不清的可能性中为自己作出选择,从而便置身于危险之中。一方面人是自然的成员,像其他有限的自然存在物一样受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的限制,生生死死,不能自已;但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有理性的存在,他不仅试图以此来把握自然的规律,同时亦生发出了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理想,然而作为自然存在物他又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他追求和向往这一理想的信念。终有一死的人往永生,向往永生的人终有一死,这就是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内在矛盾。

正是从这一最根本的内在矛盾之中,生发出了哲学问题,它意味着人被抛入这样的境域,他自始至终面临着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恒、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它们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显然,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

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所以我们说智慧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切痛苦中。

最痛苦的痛苦。

3、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

答:方法:行为上有两种。

一、读书。二、思考。

思想上只有一种——反思。就是以思想为对象,反而思之。

4、 简论形而上学的形成过程?

答:形而上学这个概念的产生或许是某种巧合,但是形而上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却。

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刻的人类学基础。

最初当希腊人开始哲学思考的时候,从人类自身的立场看世界乃是他们不可避免的视界或出发点,因而有一些懵懵懂懂而不为人所自知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正是这些观念构成了形而上学产生的基本前提:宇宙自然是合理的、有秩序、有规律的;作为一个整体,宇宙万物有着统一的根据;人与自然同质同构,自然是“ 大宇宙”,人是“ 小宇宙,因而可以认识自然;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解释和说明宇宙自然的秩序,目的是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尽管这些基本观念后来逐渐都成了有疑问的问题,甚至相继被哲学家们所推翻了,但是其影响却根深蒂固,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正是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之下,希腊人将哲学最重要的对象锁定在了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共相之上,认为是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因而研究它的这门学科也应该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于是便形成了“形而上学”这门学科。

5、 简述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三大贡献。

答:第一是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的对象;

第二是提出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理论思维的基本公式;

第三是从他开始哲学有了推理论证,从而为哲学所特有的思辨话语形式奠定了基础。

6、 简述苏格拉底的理念论。

答: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理念”显然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所以,理念不仅不会受事物的影响,而且理念与理念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为理念是绝对的自身存在而不可能变为他物。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

因此,个别事物是感觉的对象,而它们的类是知识的对象。至于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7、 高尔吉亚揭示形而上学矛盾的三个命题是什么?

答:①无物存在。②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③即使我们可以认识某物,我们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三、论述题。

1、 评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答: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由于人类理性要求超越自身有限性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先验幻象”,亦即将“理想的统一性”错误地当作“现实的统一性”所陷入的困境。例如,自有形而上学以来,哲学家们就试图把握世界的整体,然而由于我们不可能对作为整体的世界有任何经验,所以实际上不可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知识。

当我们非要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时候,认识就有可能形成两种关于世界整体的理论,它们在理论上都可以自圆其说,但是相互之间却是矛盾的,康德称这种独特的现象为“二律背反”。哲学家们总是在追问世界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实这两种对立的回答都有“道理”。如果说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自相矛盾。

因为假如世界在时间上是无限的,那就意味着在当下这一时刻为止(比如说年月日)有一个无限的时间序列过去了,已经完成了。但是,既然当下这一时刻是可以确定的(亦即有限的),那就是说时间是可以有终点的。然而,凡是有终点的东西不可能没有起点,所以世界在时间上一定是有限的。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呢?并非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同样的逻辑来反驳世界在时间上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如果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那就是说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也有终结。换言之,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有一段时间中世界还不存在,那是空无所有的时间。然而我们都知道,无中不能生有。

换言之,如果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世界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所以,世界在时间上一定是无限的。我们不论康德的证明是否合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有意义的:

如果认识的对象超出了认识的界限,我们就不可能形成任何有意义的知识。当然,康德批判形而上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彻底摧毁它,而是为了给它寻找一条生路。他的办法就是限制知识,为道德、信仰和自由留地盘。

2、你认为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今天是否有还有存在的价值。

答: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

形而上学虽然在世纪被终结了,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从此就不存在了,“终结”只是意味着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结束了。实际上,直到今天形而上学仍然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回顾世纪反形而上学的历史,最初是逻辑实证主义采取了“拒斥形而上学”的激进立场,海德格尔亦将形而上学与西方文明的衰落联系在一起,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症结所在。

此后,批判形而上学的声音此起彼伏,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直到年代,后现代主义又一次掀起了批判形而上学的热潮。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批判形而上学,构成了世纪西方哲学的一大景观。这种现象表明,哲学家们好像注定了要与形而上学纠缠不休。

我们以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因为形而上学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构成因素,这样沉重的精神负担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卸除掉的。另一种可能是,形而上学仍然是有意义的,或者说,形而上学还有存在的必要。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我们似乎都注定了要与形而上学纠缠不休。

四、分析题。

1、 试分析哲学、科学、宗教之间的关系。

答:我们还可以通过哲学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对比哲学的本性。科学或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的对象通常是具体、有限和现实的,并且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

显然,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由于诉诸信仰,从而缺少理性的清晰明确和普遍适宜的特点。但是,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也是它的局限所在: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

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便利条件,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试图成为科学却从来就不具备科学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可能得到解决”甚至成了哲学问题的标志,以至于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的特征是“我不知道出路何在”。

2、 试分析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之科学所包含的内在矛盾。

答:表面上看来,第一原理之所以是第一原理,就在于它“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且不论我们究竟有没有理智直观以及理智直观能否把握第一原理,即便有而且能够把握第一原理,那也意味着第一原理实际上存在于思想之中,这就是为什么笛卡尔称之为“天赋观念”的原因所在。

问题是,所谓天赋观念是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呢?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天赋观念如何能够成为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呢?这个第一原理保证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可靠性,那么由谁来保证这个第一原理的可靠性呢?

所有这些问题就使得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天赋观念论难以为人们所接受,黑格尔就对此不以为然。他不仅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对人们崇尚自然科学亦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然科学若与哲学相比,就显得不够“科学”了,因为所谓“不证自明”、“无可置疑”恰恰说明科学所依靠的根据是未经证明的武断的假设。

与此不同,哲学作为最高的科学其自身是不能再有前提的,所以它自己证明自己。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二)

一、 名词解释。

实践智慧:实践智慧作为人生智慧乃是一种理性能力,它指的是我们在诸多可能性中进行抉择的能力,表现为意志的目的性活动,当我们以之为研究对象的时候,便形成了关于实践智慧的理论或学说,这就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

二、简答题。

1、简述**教的形成过程。

答:早期**教早期的**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为自己承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礼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在**教早期阶段,**教会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性的宗教组织。犹太人视教会为离经叛道的异端,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他们。罗马**认为**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会。

直到尼禄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时,教会的人数已增长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从公元60年代中期罗马**的**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即时被接纳为弟兄。随着**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教会。

教会虽在第。

二、三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直到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教的合法地位。

《哲学基础》作业

成绩 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哲学基础 平时作业一。一 单项选择题。1 人生无聊,世界不值得留恋,这种思想属于 a 宿命论b 唯物主义。c 享乐主义d 悲观主义。2 哲学思想主要解答 a 整个世界的问题 b 事物的某一方面。...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二

一 单项选择题。1 生活困难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主张消极忍受,这种思想属于 a 宿命论b 唯物主义。c 享乐主义d 辩证法。2 哲学是 a 简单重复的认识 b 对一部分事物的认识。c 世界观和方 d 各种思想的集合。3 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感觉 思想的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b 辩证唯物...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二

10 干事业既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又要有艰苦奋斗,这符合 c a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理论b 肯定否定辩证关系理论。c 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d 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原理。二 判断题。1 错误的思想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错 2 意识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世界中就有什么。错 3 水往低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