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发布 2022-08-17 22:43:28 阅读 5748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春秋争霸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或宋襄公。

和秦穆公),史称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条件②经济: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③政治:改革内在,发展生产。

军事:改革军制,组建军队,扩充疆界。

标志:葵丘会盟。

晋文公条件①政治:整顿内政。

经济:发展生产。

军事:训练军队。

标志:城濮之战,晋军打败楚军。(相关典故“退避三舍”) 楚庄王 :晋楚争霸百余年,最后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吴越争霸:(相关典故“卧薪尝胆”)

积极方面: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一些疆域较影响: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方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3、战国争雄形成过程①三家分晋:韩赵魏。

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 (相关典故: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相关典故:减灶计)

影响: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消极方面: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意义: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一 禅让制。1 禅让制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继黄帝之后,用 禅让制 推举出的首领有尧 舜 禹。2 公天下 过渡到 家天下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的出现以及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不断加强。考点二 夏 商 周的更替。1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 今河南洛阳 史称 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 春秋争霸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东周d春秋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b巩固国家政权。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3 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