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发布 2022-08-17 16:21:28 阅读 978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闭卷考试) 试卷满分70分。

学校班级姓名: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2.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西周的都城在今( )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洛阳。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如果要举办商代手工业成就展,选材的重点是( )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开始于春秋,兴盛于战国。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

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

它上面铸有497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2.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

3.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状况是( )

a.走向统一 b.诸侯合作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5.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

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6.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7.“民贵君轻,施仁政于人民”是谁的思想(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8.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义 c.理 d.信。

9.韩非子的思想是( )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0.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需要革新的人才及其观点。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二、知史识图(10分)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3分)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3分)

(3)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4分)

三、学史有感(10分)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 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4分)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商鞅死了,商鞅变法失败了吗?谈谈你的感想。(6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 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这是为什么?(4分)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6分)

参***。一、单项选择。

二、知史识图。

1)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

2)都江堰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3)(略)三、学史有感。

1)提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当时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改变,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提示: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处处反对,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会一帆风顺。

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和在位者的利益时,变革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商鞅虽然死了,但商鞅变法还是成功了,秦国使用商鞅新法,逐渐强大了起来,为吞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材料阅读题。

1)儒家。思想核心“仁”和“礼”。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言之有理即可)

2)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经济得到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阶级上,“士”阶层的活跃及受到重用。4、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1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东周d春秋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b巩固国家政权。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3 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一 禅让制。1 禅让制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继黄帝之后,用 禅让制 推举出的首领有尧 舜 禹。2 公天下 过渡到 家天下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的出现以及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不断加强。考点二 夏 商 周的更替。1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 今河南洛阳 史称 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 春秋争霸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