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

发布 2022-08-17 15:29:28 阅读 3723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夏朝b商朝c东周d春秋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b巩固国家政权。

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3、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保卫周天子。

c各个诸侯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外族入侵d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天子定期纳税4、“(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反映了()

a商纣王关心百姓,尽力发展建筑业b商纣王用增加赋税的办法来发展建筑业c商纣王为老百姓筑屋修桥,尽心尽力d商纣王靠剥削百姓来满足他的享受欲望。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6、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a用石镰收割庄稼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c用铁制的犁耕地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公元前3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表明()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b齐桓公有很大号召力c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得到拥护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确认8、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9、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

a霸主出现更多,更替更频繁b周天子的地位有所提高c诸侯国的数目不断增加d战争更为频繁惨烈10、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主要受益于()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

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b使用牛耕最普遍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d商鞅变法最彻底12、战国时期,是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a实行变法b人民起义c分封诸侯d争霸战争1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6、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以德教民②以礼治国③有教无类④当仁不让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

1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

18、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免除他的徭役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19、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尊王攘夷20、“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奖赏c当兵建立军功d大力垦荒而得到**奖赏21.夏朝的统治中心,相当于在当今中国的。

a.河南西部和山西北部b.山西南部和河北西部c.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d.山西东部和河北西部22.夏朝经历了的时间是。

a.二百年b.三百年c.约四百七十年d.五百年23.向商汤进献灭夏大计的大臣是。

a.比**.伊尹c.姜尚d.周公旦24.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5.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原因是。

a.实行奴隶制b.实行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d.实行禅让制26.齐桓公称霸过程中,向他贡献谋略的是。

a.姜尚b.商汤c.管仲d.重耳27.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b.秦c.晋d.楚28.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9.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李悝变法d.管仲改革30.春秋时期决定晋国称霸中原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31.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的是a.商汤b.盘庚c.商纣d夏禹32.下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是一种体育活动b.奴隶地位低下c.夏桀残暴无道d.没有交通工具33.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a.实行王位世袭b.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c.实行分封制d.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34.使用“炮烙”等酷刑,说明。

a.奴隶主对战俘处理的残酷b.奴隶反对奴隶主发展手工业c.奴隶主具有独创性d.奴隶主阶级的残忍35.今天的家禽家畜主要品种都有的时间是。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36.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7.下列器具中,夏朝人不曾使用的是。

a.青铜器b.陶器c.铁器d.玉器38.下图是曾在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国,做了中原霸主的。

a.齐桓公b.宋襄公c.秦穆公d.晋文公39.战国初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是。

a.晋国b.齐国c.宋国d.吴国4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41.对都江堰性能说法最全面的是。

a.便利交通b.防洪灌溉c.灌溉d.防洪42.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相同点有。

都注意发展生产②都注意训练军队③都利用“尊王攘夷”的口号主⑤都善于使用诱敌深入战术。

a.①②b.③④c.①②d.②③

43.下列人物与事件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晋文公与城濮之战b.墨子与百家争鸣c.秦孝公与商鞅变法d.孟子与《道德经》44.我国使用牛耕最迟在。

a.春秋末年b.战国初年c.春秋初年d.战国末年45.封建社会形成后,社会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c.奴隶主阶级与奴隶之间的矛盾d.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4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在于a.人民群众的拥护b.秦孝公的支持。

c.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d.符合地主阶级愿望47.我国古代“钟鼓之乐”盛行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48.下图是墨子和**在一起的想像图,墨子给大家宣传他的主张是。

a.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b.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c.各种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互相转化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49.对于孔子的“仁”,解释最全面、正确的是。

a.人人相互爱护,相互关心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减轻赋税c.人人相互爱护,反对不义战争。

d.包含一切美德,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50.下列思想家属于学派创始人的是。

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⑤墨子⑥韩非子a.①③b.②④c.①③d.③④51.在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周公东征d.共和行政52.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是。

政治动乱②奴隶起义③遭遇水患④外族入侵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53.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54.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奴隶主政权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c.分割诸侯的兵力d.保证国家的兵源55.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趋势加强5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反映的是哪项水利工程的作用a.郑国渠b.都江堰c.六辅渠d.白渠57.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58.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

a.秦孝公的支持b.人民的大力拥护。

c.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59.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奖励耕织60.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61.今天的农历,据说起源于。

a.商朝b.夏朝c.西周d.春秋时期62.人们测定出一年24节气,是在。

a.夏b.商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63.“四诊法”的发明者是。

a.黄帝b.大禹c.扁鹊d.李冰。

64.反映了我国古代**发展较高水平的编钟,出土的省份是a.湖南b.湖北c.陕西d.四川65.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66.春秋时期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67.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68.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6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格言出自a.《论语》b.《墨子》c.《孙子兵法》d.《孙膑兵法》70.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c.他的抗秦事迹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71.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的历史年代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7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无义战”b.社会急剧变化c.经济飞速发展d.各学派激烈辩论。

73.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淮南子》中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反映了a.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b.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c.王充的唯物论思想d.范缜的无神论思想7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7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d.韩非和孙武76.下列各家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老子的道家学说b.孔子的儒家学说c.墨子的墨家学说d.韩非的法家学说77.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表明孔子。

a.注意因材施教b.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习c.教育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d.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7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79.记载了孔子言行的著作是a.《离骚》b.《老子》c.《论语》d.《孟子》二、填空题。

80.夏朝经历了___多年。最后一个国王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81.商朝后期,西边___流域的周国,迅速发展起来,国君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等,国力逐步强大。82.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出土的大型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83.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___和___两个时期。

84.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等历史上一些著名战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85.战国时期___和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86.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___和___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87.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他要求统治者用治国88.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和他的主要辅助者,分别是___和89.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和___学派的创始人。

三、材料解析题90、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

2)试总结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

9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

3)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

92、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

为名、字。例如,孔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1)这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2)当时还有一种什么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当时在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情况?

93、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材料中的“天府”应为何地?

2)为何出现“水旱从人”的情况?

3)为此情况做出巨大贡献的是谁?

二、读读想想:94.“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断清楚。请回答:

1)(3分)最早三个朝代分别指3分)建立的时间分别是。

2)(6分)请写出三个朝代的建立者和三位暴君?

3)(1分)你能把三朝灭亡的道理告诉大家吗?95.(6分)请分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96.(4分)请回答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97.(8分)请你答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98.(2分)请写出春秋时期的两位思想家。99.(2分)请答出墨子的主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要点 夏朝的兴衰 武王伐纣 西周分封制 青铜器 奴隶的生活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 铁农具与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中华文明的勃兴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基础训练一夏商西周。一 选择题。1 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尧传位给 舜b 舜传位给禹c 禹传位给启d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一 禅让制。1 禅让制 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继黄帝之后,用 禅让制 推举出的首领有尧 舜 禹。2 公天下 过渡到 家天下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贫富分化的出现以及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不断加强。考点二 夏 商 周的更替。1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闭卷考试 试卷满分70分。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 变成 家天下 局面开始于 a 禹 b 启 c 桀 d 周武王。2 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 商汤 周文王 齐桓公 晋文公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