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龙海中学2023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发布 2022-08-16 14:11:28 阅读 5562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氛围(fēn) 绮丽(qí) 忸怩(niǔ)

b. 淳厚(chún) 铿锵(jiāng) 尴尬(gà)

c. 虔诚(qián) 寥廓(liáo) 讪讪(shàn)

d. 睿智(ruì) 木讷(nè) 害臊(zào)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谨防误读形声字,如“绮”读qǐ而不读qí(骑),“锵”读qiāng而不读jiāng(将),“臊”读sào而不读zào (燥)。得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佝偻骈进断张取义 b. 教诲惊骇荡然无存。

c. 格守贤达丰功伟绩 d. 制栽自持附庸风雅。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稻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bcd. ①

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读全句段,可知⑥表达了一种观点是总起句,可作为第一句;②结合上句的意思,引出分析,可作为第二句,而后从两方面进行,从“固然”和“更”可辨析①在③前;⑤④句以名言为证然后引出结论,所以⑤在④前。由上分析,可排序为:

⑥②6、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选择正确的项( )2分)

a、《故乡》一文中有两处对杨二嫂使用“圆规”一词,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同的。

b、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来”句子,其中“阴影”象征于勒心头的阴影。

c、雨果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d、《我爱这土地》中“土地” 象征着繁衍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四、名著阅读。(8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

“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7、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的作者是。(1分)

8、 梁山泊中的女将的名字或绰号是:(2分)

1)“母大虫”顾大嫂(2)“ 扈三娘(3)“母夜叉”

9、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2分)

a.疾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d.武艺高强。

10、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3分)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

林冲误闯白虎堂——

林冲到了野猪林——

三、综合性学习(7分)

龙海中学176班班级准备组织开展一次读书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

11、请你给这次活动拟一个名字,以体现活动主题。(1分)

12、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两点建议。(2分)

13、下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2分)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西汉时期的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书,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五经”的主旨。

14、请依照下面的读书名言,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2分)

答案】 (1). 1)示例:书香满校园、以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意对即可) (2).

2)示例: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读课外书的情况;请书店到学校搞一次书展;请作家做一场“走进名著”的报告会;在学校举办“读书交流会”;举办“名著走向舞台”的话剧表演活动。(写出两点即可) (3).

3)材料三 (4). 材料五 (5). 4)示例:

一盏灯 (6). 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名的能力。为某个活动拟名,所拟名称一定要与这个活动的主题相关,名称一定要简洁明了,易懂易记。由题意可知,本次活动是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所以可拟名为:

书香进校园。(2)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据此可提出建议: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举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3)分析给出的材料可知,材料三和材料五表现的是读书的勤奋刻苦,未体现读书方法。

(4)解答仿写题,要细读被仿写句,从语意上,句式表达上,修辞运用上把握特点,然后仿写。例句以书作喻,讲了读书的好处,据此可仿写为: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四、默写或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5、***《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写景的句子是。

16、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7、《商山早行》(温庭筠)一诗的颔联是分)

18、李白《行路难其一》使用典故的诗句2分)

19、《醉翁亭记》中“……山间之朝暮也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山间之中时也” (分)。

20、《岳阳楼记》“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分)

五、诗歌鉴赏(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下面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六、阅读理解。

一)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2019下紫荆中学九年级期末试题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 2015学年度 上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年级物理试卷。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21分 1 关于温度 热量 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0 的冰没有内能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2....

2023年上海中学排名

2012年上海高中升学率排名。01 上海中学 一本率99.3 02 上外附中 一本率98.7 03 华二附中 一本率97.5 04 复旦附中 一本率97.2 05 建平中学 一本率94.1 06 交大附中 一本率91.7 07。南模中学 一本率91.5 08。七宝中学 一本率89.1 09。进才中学...

漳州龙海市实验中学8年级物理月考

11.1.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出天体运动的相关数据,有利支持了 日心说 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伽俐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12.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我们 a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c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张和学说。d多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