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发布 2022-08-15 23:28:28 阅读 1914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2、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作答,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茉莉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3、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cm3。这说明( )

a.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存在间隙。

4、冬天我们通常采用向手“哈气”和两手“相搓”的方法使手暖和一些。这两种取暖方式( )

a.都是通过做功取暖

b.都是通过热传递取暖。

c.“哈气”是通过热传递取暖,“搓手”是通过做功取暖。

d.“搓手”是通过热传递取暖,“哈气”是通过做功取暖

5、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6、关于厨房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划燃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电饭煲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天然气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锅温度升高。

d.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

a.80b.100℃ c.120d.130℃

8、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9、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a.摩擦力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10、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103j/(kg·℃)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11、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2、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

13、夏天的早晨,上海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0b.25c.50d.75℃

1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水放在太阳下,水温升高。

c.用电熨斗烫衣服,电熨斗发热 d.被点燃的冲天炮腾空而起。

15、烧热的油锅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___填“升高”或“降低”),因为花分子的___加剧了。

17、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___

18、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19、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此时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

20、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___填“改变”或“不变”)。

21、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15℃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22、如图3,用手将铁丝反复弯折十余次后,我们会发现,铁丝的弯折处的温度升高了。同时,被手握住的那部分铁丝的温度也升高了,说明铁丝的内能但这两部分内能的改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通过方式改变的,后者是通过方式改变的。

23、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4(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选填“升高”或“减少”)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4(乙)是通过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三、实验**题(共26分)

24、(6分)用图5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25、(12分)如图所示,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温室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20℃,热奶约90℃,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的水温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图乙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该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热奶和温水终止热传递时的温度约。

2)热奶温度降低了___水的温度升高了。

3)在0-5min这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快的是。

4)在这一过程中,内能增加的是内能减小的是。

26、(8分)小明和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弟弟问这是为什么? 小明为了让弟弟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

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 让太阳同时照射, 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实验**中收集的数据, 得出结论相同的不同物质, 吸收相同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一般。

小明告诉弟弟,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 引入了这个物理量。你也学习了热学知识, 请你为小明计算出在这段时间内水吸收了的热量是。

四、计算题(共9分)

27、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温度是20℃的水,阳光照**一天后,水温升高了50 ℃,则水吸热是多少?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升高;无规则运动; 17、温度越高;剧烈;

18、温度;热量;内能; 19、热传递;海水的比热容大;

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4.2×103j/(kg·℃)改变。

21、比热容;8.4×105j; 22、增大;做功;热传递; 23、做功;升高;热传递。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得分。说明 1 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2 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 圆珠笔按各题要求作答,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 月31日是 世界无烟日 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1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卷 一 单项选择题 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 划火柴时,火柴燃烧。c 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d 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2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16分 1.2013,四川内江 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 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如图13 1所示,其中能说明分子间间隙变小的是 a b c d 图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