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开展和谐社会教育,通过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增添新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新闻中对和谐社会是有所了解的,但对和谐社会的具体知识不太懂,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面前,应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当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引入:解读材料透视: 民生焦点——食品安全。
1.教师提出问题:
1)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
2)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搜集后全班交流讨论。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二)讲授新课。
2.合作**:仔细观察,分析**,指出下列**反映的内容符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并指出其符合或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什么特征。
3.学生举例:社会上仍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相关资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关时政:2023年初公布的**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7亿农民迎来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新机遇。春节前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确立了“收入倍增”、“差距缩小”的目标。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三个公平”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经验总结和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板书)
(四)阅读与感悟。
在不丹感受幸福》。
第二课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二:小组讨论:如何改善民生?
师生总结:(1)建设和谐社会,党和国家要怎样做?
2)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要怎样做?
二、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社会作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板书)
四)随堂训练。
略。五)课后作业。
社区建设小调查”主题调查。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一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知道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3.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一 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 第三单元第一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二 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各项基本国策和战略的含义及意义。2 能力目标 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具备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的...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4.1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 教材分析。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