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11 21:40:28 阅读 5911

3.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

理解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由“主题词”、“**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部分组成。

主题词”是本课的要点提示。主题词明确提出了本课所要讲述的重点内容:科学发展、科教兴国。这两个主题词构成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园”“材料透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提供的**、文字材料、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占据核心地位,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其二,我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技,营造了浓郁的重视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的氛围,科技成果显著,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学海导航”分导语及三目讲述。导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纲挈领:***、***从新世纪我国的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运用和体现。

第一目: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要分两个层次: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目:走科学发展之路。主要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目前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等角度,来说明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国唯一正确的可行的选择。

第三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分三个层次:

首先,讲述了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我国必须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归纳起来掌握两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各个环节,科学技术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是我国科技事业的成就与差距,加快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其次,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二是我国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以上两方面说明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性、重要性。

最后,主要讲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通过教育和科技来振兴国家。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代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及意义——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关键;重大意义——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实践与评价”的“提笔思考” 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参与实践、践行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认识,思想得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的过程。

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园”为材料透视。

材料透视”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围绕“创新”这个中心主题提供辅助材料,**与文字并用,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出发,鼓励杰出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创新。

材料后面设有思考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构建知识;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践调查活动,收集本地有关科技、教育现状的资料,由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科技、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大作用的认识,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知道我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国际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学生要有危机意识,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实践与评价”为“提笔思考” 部分。

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要求通过阅读《中国教育的‘大’与‘强’》一文,思考如何看待中国教育“大”与“强”的关系,怎样求解“钱学森之问”,并以《钱学森之问》为题,写一篇小**。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关心国家教育发展,提高忧患意识,自觉履行有教育的义务,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阅读与感悟”分为《科技革命的新历程》和《一对戒指换一栋教学楼》两篇文章。

科技革命的新历程》通过阅读材料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对戒指换一栋教学楼》,通过故事,我们感受到一个普通人的爱心,通过网络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我们看到振兴教育的民间力量和中国的希望。

课时安排建议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由“**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部分组成,建议安排3课时。其中“学海导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部分。

教学方法建议:

课时1:学习“学海导航”中前言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内容。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求老师在课前布置好对学习内容的预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等,分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课时2:把“**园”中“材料透视” 与“学海导航”第三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学习。本节教学容量较大,分三个步骤: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把“材料透视”中思考题讨论清楚,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学海导航” 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体知识部分,整理出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网络。

知识结构网络。

最后,学生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导读,解决学生的困惑,突破重难点知识,如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课时3:完成“阅读与感悟”的思考,组织学生写小**、演讲稿、小调查报告,出黑板报以及做辅助训练思考题、课堂小测等。

总之,学习本课内容时,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结合课文中小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学提纲。课时1: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含义;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走科学发展道路。

1.人类历史发展历程;

2.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国唯一正确的可行的选择。

课时2: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及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

1)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

2)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3)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的现状。

2.教育的功能、作用及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

1)教育的功能、作用;

2)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3)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的现状。

3.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关键、意义。

1)含义;2)关键;

3)意义。课时3: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一 目标要求 1 知识目标。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知道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3.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一 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 第三单元第一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二 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各项基本国策和战略的含义及意义。2 能力目标 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具备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的...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4.1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 教材分析。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在不断创新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中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