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发布 2022-08-10 02:36:28 阅读 8895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

84求的是。

1605求的是。

1604求的是。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四、课堂小结.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连除应用题,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一步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在复习铺垫方面我模仿例题出了个连除的题目,出示12个圆圈,先平均分成两份,再平均分成2份。贾老师是这样做复习铺垫的,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然后导入新课。我感觉我们两个...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案

篇一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教案。人教版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理解它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分析 推理的能力。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 复习。做练习四的第4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二 新课。教师出示例4,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引...

六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连除应用题。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解题的检验方法。2 通过例题的探索 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难点。1 用两种解答方法解答应用题。2 通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