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单元重点/常考点/难点。
第一单元。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区分:(关键点。
题型训练: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2.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成酒 c、铁制品生锈 d、糕点变质。
3.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一1080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玉为床,金作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bcd、③⑤
2.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比较。
题型训练: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b.氧气支持燃烧。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d.氢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
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碳酸容易分解b.甲烷极难溶于水。
c.乙醇可以燃烧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
题型训练: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
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
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婷婷在**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
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4.对人体吸入和呼出空气的研究。
题型训练。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2)下表是**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题型训练。1.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2.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倾倒液体 ②给液体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abcd.②③
3.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除。
第二单元。1. 空气组成。
组成: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题型训练:1.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
2.常温下,将100 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a. 80 ml b. 60 ml c. 40 ml d. 20 ml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煤 b.加碘食盐 c.水 d.酱油。
2. 氧气的性质:
与红磷反应方程式:
空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与硫反应方程式:
空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与木炭反应方程式:
空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与铁丝反应方程式:
空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与镁反应方程式:
空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氧气中反应反应现象:
镁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反应反应现象:
提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能否用硫、木炭、铁丝、镁代替红磷???
原因:题型训练。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
3 . 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1 三种反应。
2 两种反应装置。
3 操作步骤。
4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工业制:①分离液态空气原理:
②膜分离技术。
题型训练。1.为了制备少量的氧气,某实验小组分三个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阶段:查阅文献资料,获得了下列信息: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
其中双氧水溶液**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
第二阶段:到实验室准备实验用品,安装实验仪器,进行制备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第三阶段:实验完毕经,洗刷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用品。
问题:1)要制取一瓶氧气,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过快,容易引起**,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列举两条)
3)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制氧反应的难易、制氧过程的安分性等问题外,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至少列举两条)
4 . 空气质量。
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
5污染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第三单元。1. 原子构成。
2. 核外电子排布。
题型训练。1.根据图3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3. 离子形成。
1.写出⑴⑵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⑶⑷。
2nco32
九年级化学知识回顾四单元
课题3 离子。8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p76 9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有密切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个 氦为个 由于它们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属于结构。p76...
九年级化学知识回顾第五单元
知识回顾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p90 2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p91 3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和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 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p...
九年级化学知识回顾第八单元
知识回顾第八单元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包括以及它们的其中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其次是p2在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p4 2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如举三点 p3 3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还要考虑 资源 美观 便利以及废料的 和对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