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九中九年级语文初中升学模拟试卷

发布 2022-08-06 01:09:28 阅读 6089

初中升学模拟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3)题。(4分)

尊重是一种品质。如一把无刃的剑,能对手刻意设置的屏嶂;如一缕明媚的阳光,能。

坚冰一般的目光;如一汪甜美的清泉,能干涸的心田;如一株繁茂的大树,能居无定所的的乞丐;如一朵馥郁的玫瑰,能带给世人无尽的芳香,也得到世人更多的睛睐。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干涸玫瑰。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改正后的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3)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横线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2分)

选项:①滋润 ②融化 ③削去 ④庇护。

2.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他骑自行车上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

2)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3.在横线上仿写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下文衔接顺畅。(2分)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河,就做山溪,用自己的身体滋润土地。

4.名著阅读与积累。(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中另外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情节。

2)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2023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

其中一位英国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1分)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如果说外语是交流、沟通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的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地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1)这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

6.文言诗文默写(1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愁云惨淡万里凝。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6)李白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王昌龄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7)“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晏殊《浣溪沙》中的则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之情怀。

8)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9)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有过同样的表述。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居曰:

“今主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

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

“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注: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7.解释句中加点字。(2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2)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书:

8.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 群臣莫敢谏者。

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齐威王和齐宣王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10.【乙】文中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

11.【甲】文中齐威王纳谏后产生了什么结果?(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2—18题。(20分)

微笑的可乐。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

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爷爷微笑着对我说的话,现在我想起来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这正如汪国真所写的一首诗:

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生命总是美丽的。

(选自《青年时代》,有删改)

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13.爷爷让行动不便的“我”自己过马路去买可乐,其用意是什么?(3分)

14.选文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5.第④段“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一句中的“大山”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在文章结尾引用的小诗,有什么作用?(3分)

2023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4分 先选出汉字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任选四个注音的字或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a 驾驭羁绊 zh 留克尽职守。b 慷慨汲取晨曦随声附台。c 恣雎阴霾 j 妒毛骨悚然。d 妖r o 斑斓祈祷有口皆碑。2 2分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她的...

辽宁省东港市2019届九年级化学九校联考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 1分 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3 1分 下列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4 1分 人体内缺少某种元素会造成食欲不振,发育不良,该元素是 5 1分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初中地理 八年级地理辽宁省

第四节。辽海重地 辽宁省。教学目标 1 结合地图,了解辽宁省的自然地理位置。2 了解辽宁省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级行政区,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其主要的工业中心。3 了解辽中南工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4 培养学生读图 析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学重点 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