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发布 2022-08-05 06:02:28 阅读 2755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

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

一、教材分析。

从第一单元开始,我们学习了化学变化及其一些实例。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又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那么我们如何用一种简洁明了的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变化呢?

本单元《化学方程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完本单元你将知道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什么原则,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同时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用语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化学问题,如有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量的计算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尤为重要。

要想学好本单元就必须认真复习好分子、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相关知识,并利用上述知识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为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让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相关联的知识点,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

二、知识构建。

温馨提示: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一定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下归纳么?

看谁归纳的知识体系既简洁又系统,既可以按照老师设计的填写,也可以自行设计,形式不限。

质量。守恒。

定律。1.定义。化。化。

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能让学生从总体上对本单元有大体的了解,再抽取出每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首次认定。】

三、背景知识。

一)温馨提示:通过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你有何感悟,请写下来。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2024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的历史名著——《化学概论》也出版了。在《化学概论》中,拉瓦锡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把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出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并说明了它在化学中的应用。拉瓦锡的发现很快被各国科学家所接受,在科学界广为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化学概论》中他写到:“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拉瓦锡第一次写出了糖变酒精发酵过程的表达式:

葡萄糖发酵碳酸+酒精。

显然,这是现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雏形。拉瓦锡已深深意识到这种表述方式的重要性,所以又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通过求解方程,就可算出某项的值来。

这样一来,既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至获得成功。”在拉瓦锡眼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同帐目的收支一样,应当是平衡的。

通过化学方程的建立,使化学定量化、计量化,成为象数学、物理一样的精密科学。也为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不灭的原理第一次公开地提出了科学的证明,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但是,人们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18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并不清楚,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很复杂,人们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很有限,特别是对于生成气体的物质和与气体结合的物质往往觉察不到,心中存有许多疑团,无法得到回答。例如:

木柴燃烧后,除了少部分灰烬外,大部分都“消失”了。蜡烛点到尾“一点也不剩”,好象它们都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又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花盆里会长成很大的花卉,而花盆里的泥土重量并没有变,花卉却“无”中生出来了。

上述问题摆在了科学家面前,希望做出明确的回答:物质能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也就是说物质是否会被毁灭?这是个宇宙间的大问题。

古人曾对这个问题作过种种猜想,其中也有些哲人曾作过正确的臆测,但仅仅是臆测而已,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漠克里特约(公元前460~前371年)曾经说过,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都不会毁灭掉。

到了18世纪,天平渐渐引入化学实验,成为许多化学家的重要工具。靠天平的帮助,可以解决许多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当时,天平主要用于分析化学。

将其用于研究物质变化前后质量关系的首推苏格兰化学家布莱克(1728~2024年)。2024年,26岁的布莱克,完成了他的最有名的博士**,取得了博士学位。**题目是“盐基性碳酸镁、石灰和其他碱质之试验”,**公布了他最重要的实验结果。

他用天平称取白垩(caco3)120g在高温下强热,放出“固定空气”(co2),得到68g的石灰(cao),那么失去的“固定空气”是多少?他认为白垩重量减去石灰重量得到52g,就是“固定空气”的重量,占白垩重量的44%。这个实验使布莱克第一次发现了“固定空气”(co2),并第一次运用质量守恒原理计算了生成二氧化碳的量。

只是他没有理解他发现的全部意义。但他的定量化研究,给后人带来许多启发。

为什么拉瓦锡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是因为拉瓦锡善于运用理论思维去概括别人的气体化学成果,从而完成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他在每进行一项科学研究之前,力争熟悉前人和同代人的一切结论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先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建立在先人研究基础上的想法或纲领,并以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说,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

拉瓦锡之所以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还在于他有正确的科学思想,他坚信“无中不能生有”这一深刻的物质观。他认为“物理上和几何学上总量都等于各分量之和,这是一公理。”拉瓦锡受到牛顿科学思想的强烈影响,他相信牛顿所说的一切物体的最小微粒都具有大小、质量、运动性、坚硬性和不可入性,拉瓦锡认为化学元素都具备这种属性。

牛顿力学的核心概念是质量,所以,拉瓦锡一开始科学实验,就使用天平,重视对物质变化中的质量测定,从量的变化中去发现规律,从量的变化中去求得质的认识。他认为,如果存在燃素这东西,就应当能在天平上称出来,既然称不出来,就得否定燃素说,后人曾评价说:拉瓦锡不仅用称量来证明他的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的思想,他还在实验中特别注意不使物质(尤其是气体物质)受到损失,这是他研究方法的一大特点。

拉瓦锡的成功,还在于他强调实验就是认识的基础,他的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要靠事实”;“思想是事实的化身”;“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我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这是他研究工作的准绳。卡文迪许曾第一个发现了水的组成,而拉瓦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作出了正确解释,他说:

“水的重量等于生成它的两种气体重量之和”。

总之,拉瓦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继承别人的实验事实,用定量的测定加以补充,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明确的结论,建立新的概念,发现新的定律,再对化学现象作出正确解释。正如化学史家柏廷顿所说,拉瓦锡是化学界一位善于编排和组织的“伟大建筑师”。

设计意图:本单元提供的知识背景材料,一是开拓同学们的眼界,扩大知识面,了解一定的化学史料;二是通过知识背景小故事,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家庭小实验:称量一定量的柴草,放在一个金属容器中进行点燃,待冷却后再进行称量,看一看它的质量有何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

温馨提示:实验远离可燃物,注意防火和烧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

四、问题展台。

温馨提示:请你把你的问题或困惑写在下面的**中!

设计意图:学生将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记录在此,为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目标定向提供依据,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学习评价。

一)自我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你能否准确“称”出自己真实的学习效果?请在对应栏中打对号)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请组长采取提问、听写等方式评价小组成员预习情况,按优、良、中、差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评价促进学生自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作者 冯春菊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天等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四班 评论数 浏览数 2 801 发表日期 2010 12 08 22 18 52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

关于举行2010年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评选和中小学命题竞赛的通知。各学校 为强势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经研究,决定举行2010年中小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评选和中小学命题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中小学教育 教学 优秀教案 评选。一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试卷设计

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一 选择题 共30分,共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填在 内,否则不给分 1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 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3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4 2分 石英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