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导学案 1

发布 2022-08-03 12:28:28 阅读 9904

课题:复习4 增强法律意识班级姓名。

复习提示:新《课标》具体内容标准解读(上)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共包括3大板块、10大要点、59个小点。其主要内容是:

1、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包括6小点,略)心理健康。

目标:能够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2)自尊自强(包括6小点,略)道德。

目标: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学会用法(包括5小点,略)法律。

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2、我与他人的关系。

1)交往与沟通(包括6小点,略)心理健康。

目标: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交往的品德(包括6小点,略)道德。

目标: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3)权利与义务(包括7小点,略)法律。

目标: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知识要点归纳。

第三部分增强法律意识。

十二)感受法律。

71.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7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73.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74.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75.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自由。

76.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法律鼓励去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十三)未成年人保护。

77.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未成年人保**中,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

78.善于保护自己:面对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青少年要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

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十四)人身权利。

79.公民享有人格权。人格权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80.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要珍爱生命,维护健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8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公民享有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2.名誉权的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83.肖像权的含义及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84.姓名权的含义及保护: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不得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85.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但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十五)文化和经济权利。

86.受教育权的含义: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87.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公益性和统一性。

88.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89.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90.遗产及其继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继承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91.智力成果权及其保护: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等。

公民享有知识产权不受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92.消费者的主要权益: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93.消费者应注意的问题: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进行适当合理的消费;维护市场秩序,有修养、讲道德。

94.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六)法律与社会秩序。

9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3)对公民的要求: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9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97.如何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等法律所禁止的方式。

中考链接。1. 中学生小林从小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中学毕业后他结识了一些社会无业人员,经常在一起喝酒、赌博。

有个朋友让小林一起去抢劫,他没有拒绝。一次在抢劫他人财物时被抓获,小林受到了刑罚处罚。这个案件告诫我们。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一定会导致犯罪。

要谨慎交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 ④面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abcd.①②

2.下列最能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

a.我国在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两免一补”政策。

b.震惊全国的系列杀人抢劫案首犯张君被判处死刑。

c.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教育部宣布放宽高考报考条件。

3.某市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查缴涉及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口袋书”,净化图书市场,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这一行动属于。

a.社会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4.某市辖区的一段长江大堤发生崩岸危险,情况十分危急。该市防汛指挥部立即组织1000名抢险突击队员,赶赴危险地段抢险。

基干民兵张某接到让他参加抢险突击队的通知后,以“要干自家活”为由,拒绝参加,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张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

a.拒不履行义务,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b.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表现。

c.享有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d.每个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5.假如遇到下列情景,你会怎么办?为什么?请任选两种情景作答。

情景一:放学回家,发现门锁被撬,屋内似有动静。

情景二:书店老板向你兜售宣扬色情、**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情景三:你的文章被一家出版社收入作文集中,但出版社拒绝支付稿酬。

情景四:同学给你起**外号,你非常生气。

我选情景作答。

怎么办为什么:

我选情景作答。

怎么办为什么:

6.我们身边的**很多,只有自觉抵制不良**,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请回答: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一。第一框题感受社会变化。导学提纲 1.列举事例说明家乡生活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政治 经济 文化等发生哪些变化?主要原因是?3.了解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和对策。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及意义。导学练习 一 填空。1 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相...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 2 了解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 3 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有充分 准确的认识,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 知道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看到我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