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所有诗歌赏析

发布 2022-08-03 00:19:28 阅读 4386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花间。(2分)“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4分)

答案:“梳洗”在晨,“斜晖”临暮,(2分)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2分)

答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2、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2分)

答案: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答案: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4、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2分)

答案: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

2、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2分)

答案: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答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为国杀敌立功的心愿。

5、在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答案:“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案: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3、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3分)

答案: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

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愁”重,不言而喻。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案: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3、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案:“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 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案: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

4、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案: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

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意对即可)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2分)

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 这两句诗由十个名词构成,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3分)

答案: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案:拟人;“碾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破阵子,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2分)

答案:“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答案: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

3、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

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对诗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词在构思和用语上颇具匠心,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b.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从所见着笔,次写所闻,不仅具有色彩美,而且有**美。

c.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d.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又概括嘈杂的“缫车”声,词人心情定是烦躁郁闷,无法排解。

2、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特点如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答案:移步换景、一句一景(白描)、视听结合;营造浓郁乡村气息,欣欣向荣繁忙景象。

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一 渔家傲 范仲淹。1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的艺术风格。2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围绕 异 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意思是 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 燕...

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一 渔家傲 范仲淹。1 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的艺术风格。2 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围绕 异 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b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意思是 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c 燕...

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zwz

制卷 詹文志姓名。一 课内部分。望江南 温庭筠 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1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中的 独 字透露出女主人公怎样的处境?答 孤独寂寞之情。2 词人用 过尽千帆 写归船之多,接着用 皆不是 一转,其用意是什么?答 写失妇失望之深。3 最后两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