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粘贴于教材第43页)
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现象:①、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
3)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一是减少实验误差,二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5)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虽然木炭燃烧会消耗氧气,但又会产生新的气体二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
1)、红磷的量不够,未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2)、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3)、实验装置漏气。
(4)、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5)、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未立即塞紧瓶塞,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用红磷在集气瓶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后瓶内温度。
5、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
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主要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的。
7、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8、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其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9、由于氮气(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满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一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
10、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和氡气(rn),它们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1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气可制造低温环境。
12、氮气(n2)和稀有气体都可作保护气,原因是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于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须满足要求:无毒无害、廉价易得、不活泼。
13、氦气(he)可用于飞艇和探空气球,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不会发生**。
1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做纯净物。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3)、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用n2来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用o2、co2来表示,红磷用p来表示,五氧化二磷p2o5来表示。
15、空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
16、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呈淡蓝色雪花状。
二氧化硫;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①、淡蓝17、⑴硫+氧气点燃。
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蓝紫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⑶硫在氧气燃烧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原因是: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且能溶于水,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⑷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不能用少量细沙来代替水,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⑵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①、发18、⑴碳+氧气点燃。
红②、放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热;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④、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化三铁;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细铁19、⑴铁+氧气点燃。
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⑶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中,在瓶底预先放一些细沙或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燃烧过程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为了引燃铁丝。
20、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①、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2、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易被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23、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4、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25、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氧气;氯酸钾。
26、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7、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8、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9、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注意以下几点:【分三次背,(1)至(4)第一部分,(5)至(8)第二部分;(9)至(13)第三部分】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主要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不能太长,稍露出橡皮塞即可,这样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4)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前,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让试管均匀受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6)集气瓶移出水槽,要正放在桌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倒放会使氧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
7)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因为停止加热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会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8)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空气气法。采用排空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时瓶口向上,叫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收集时瓶口向下,叫向下排空气法。
9)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氧气收集满了。
10)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这样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11)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各有优缺点: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缺点是含有水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缺点是不太纯。
1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用热毛巾捂住试管。
13)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没等试管中的空气排净就开始收集;c、排水集气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d、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和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30、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入集气瓶口部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31、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甚至很快就熄灭了。
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粘贴于教材第43页 1 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 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 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 5。2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学习专用
教育资源。第四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粘贴于教材第90页 1.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只占2.53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还不到总储水量的1 可见,淡水资源极其有限。2.水资源更显短缺的缘由有二,一方面是人类生活 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 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 化肥的...
九年级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1 酸的定义酸的阴离子称之为 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实质上是离子造成的。酸溶液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是酸溶液,例如显酸性,但不是酸而是 2 碱的定义碱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实质上是离子造成的。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