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重点字词。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4)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1.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 ,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重点字词。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统治。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4.重点句子。
1)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
学者方面: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革命家方面: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2)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肖像描写:
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闻一多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仰看起来越高,攀登起来就越起劲;钻研起来越困难,就会钻研地越锲而不舍。整齐的句式,叙议结合,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严谨踏实、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1.文学常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2.文章主题思想。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3.重点字词。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4.重点句子。
1)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开朗、热诚,关心青年,关爱家人,矢志创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博爱苍生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2.重点字词。
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务:事务。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只,只是。
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若:比得上。
以为:认为。
益:好处。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见事:知晓事情。
拜:拜访,拜见。
3.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 期末系统复习。字词篇。第一单元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蝉蜕。斑蝥 收敛 脑髓 秕谷 鉴赏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衣襟 掸子 徘徊 栅栏 讪笑 嫉妒 篱笆 沼泽 沮丧 泥泞 骇人 冰雹 木屐 佣人 恭敬 火钳 弥漫 瞬息 幽寂 延绵 环谒 涉足 伫立 忧郁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修改病句 1 各地 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2 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活动,主动接轨上海,是我们战略重大的决策。3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4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5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
2015年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中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复习。语文练习题。一 语言积累运用 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行辈 h ng 亢奋 k ng羁绊 j惊鸿 h ng b 归省 sh ng 凫水 f撺掇 c n絮叨 x c 呓语 y 粲然 c n嗔视 ch n叱咤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