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登泰山记》教案

发布 2022-07-14 11:36:28 阅读 8324

高一语文《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对应实词、虚词。2.背诵全文。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及既上:到。苍山负雪:背负。明烛天南:名→动,照。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尽漫失:模糊缺失。极天云一线经:尽。僻不当道者:偏僻。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峰——日观峰的位置。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第4段:人文景观。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

一、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作者登山的路线是:

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体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使用。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个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选择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2 学习 包身工 的写作手法。a 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b 艺术构思 c 细节描写 d 语言风格。3 了解 包身工 的影响。4 注意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议论和抒情的写法5 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教学重点 触发学生的真实感...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

优美的汉字。一 教学目标。1 从音 形 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2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汉字的音美 形美和意美。三 课时安排。1课时。四 思路和方法。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 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 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五 教学设...

高一语文项链教案

项链 教学案例。案例题旨 世界短篇 的经典之作 项链 自问世一百多年来,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 教学条件下的名著阅读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2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