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提纲。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汉字发展历程:甲骨文(商) 金文(商周) 篆书(秦) 隶书(秦) 楷书(三国) 行书(东晋) 草书(唐朝)
起源:新石器时代陶瓷上出现刻画符号。
成熟:商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金文(青铜器)
西周:籀文。
秦统一文字:书同文字的推行,一小篆为基础,后期推广隶书。
影响:文字的改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书艺的历程。
形成条件:1)单体汉字为艺术再创准备了材料。
2)知识群体的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发展历程:1)魏晋: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阳询,严真卿注重规范法度。
3)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化的创造。
代表人物及其人物。
3.秦朝书同文:
背景:1)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使用也更加广泛和频繁。
2)春秋战国时期,汉字交流的功能受到严重削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3)秦统一六国后,**主义**集权制逐步统一。
影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起源:新石器时代,质朴,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2.文人画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人物)
魏晋南北朝: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显现,主张以形写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时期:唐朝画家们创制法度,题材多样,淋漓尽致。唐代政治统一:“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宋朝时期:北宋文人山水画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着重描写北方壮丽的河山。
南宋开始描绘江南风光,追求不对称,墨色恬淡。 (马致远、夏圭) “残山剩水”
元朝时期:通过其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
明清时期: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出现了一些画法奇特的画家(朱耷)
3、风俗画:(明清时期)
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达2>市民阶层的出现3>城市大发达。
特点:以描写市井生活民间风情为主。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描写汴京繁荣的市井生活。
明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特点:绘画走入民间,生活化,实用化
代表人物:杨柳 《五子夺莲》
4、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风格上的异同和造成不同的原因。
1.相同点:1)形式:都属于文人画。
2)特点:都注重个人意境追求,而不讲究写实。
3)风格:明清绘画艺术都是对宋元以来的绘画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2.不同点:1)明清时期出现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
2)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了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的特点。
3.明清时期绘画风格迥异的原因:
1)政治:思想**加强,明清时期一些汉族的文人有感于明朝政权的丧失和清军入关。
带来的社会动荡,以绘画的形式反映自己的思想感受成为主要的代表,所以涌现出一批以反映个人情感为主要表现形式,又与传统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家。
2)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活跃,市民阶层的文化和艺术生活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绘画艺术也逐渐生活化和实用化。
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1.诗经::①时间: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②内容:风雅颂③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楚辞::①形成:吸收南方民歌精华②代表:屈原《离骚》③特点:①自由灵活的句式 ②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3.汉赋:①出现原因:汉朝统一,经济发展②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③代表人物: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4.唐诗:
1)繁荣原因:①国家统一繁盛,提供物质条件②南北中外,③文化交流开明兼容文化政策。
2)代表人物、派别、特点。
5.宋词 :
1)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2)宋词繁荣的原因。
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两宋社会矛盾的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3)派别及代表(特点)
婉约派: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特点:词风婉转含蓄。
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特点:词风豪迈大气。
第10课从传奇到**。
1.唐代传奇。
1)社会背景:①城市的发展②“变文”的出现。
2)传奇的概念:唐人**的通称。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3)特色:以言情为特色。
3)代表作品:《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莺莺传》
4)历史地位:①标志中国**渐趋成熟②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话本。1)出现原因: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
2)意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活跃文化、表达心声。
3)话本内容:故事、**等。
4)地位: 宋元时期主要**形式。
3.明清**的出现。
背景:大批工商业城镇的兴起,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成就涌现:四大古典名著、短篇**集。
效果特点:深受青睐,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明清**的特色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联系:①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②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
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第11课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1、发展的历程:
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2)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3)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4)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时间)
2、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3、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代表人及其作品:“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
2)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
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4、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艺术成就:
是融和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
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2)特色:形成之初既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在文学、表演、**、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形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序。
历史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 90年代,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 自强 为口号,后期以 求富 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 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历史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 1 过渡时期时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3 1957年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意义影响 使我国开始...
历史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和是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城邦的狭小,使能更直接地参与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2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1 梭伦改革 内容 根据多寡,把公民分为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 权利越大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建立议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