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诗两首》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学****的词《沁园春长沙》和《诗两首》。***是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写现代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体会***同志的豪迈旷达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再别康桥》,我们要掌握新诗的特点,并能把握两位诗人的诗作风格。
总的来说,要学会品味诗中用意象表现出的意境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通过朗读来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沁园春长沙》朗读。
雨巷》朗读。
再别康桥》
二、重点知识讲解。
一)、《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作于2023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动日益高涨。***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去广州主持农**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意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这里,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
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
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二)、《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2023年夏天。这是一首既具有**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月报》。
当时**《**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1、《雨巷》表达的思想感情?
《雨巷》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既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的解读,把这首诗看成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以单纯把它看做一首爱情诗来阅读,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2、《雨巷》的艺术特色?
(1)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2)重叠与反复手法的运用。《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
二、三节间的“彷徨”。句的重叠和反复,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彩。
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3)、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4) 诗歌的押韵 。全诗每节第行押韵,押“ang”,一韵到底,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效果。
三)、《再别康桥》
1、写作背景。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2023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2023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本诗的感情脉络。
七节诗分别用两字概括:
作别——金柳——水草(青荇)——潭水——寻梦(放歌)——沉默——告别。
感情从惆怅到第二节的浓烈而温柔,再到第三节的热烈而缠绵,在第五节达到高潮,而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制的爱,是柔情,是激情,还是深情,是一种热烈的柔情。
3、新颖的构思。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脱俗的清新之感。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沁园春·长沙》
1、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从作者的风格来看,***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在词的内容来看,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从背景看,面对当时大好的革命形势,青年革命者***是激情满怀的,是乐观向上的,因而诗人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融入到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描写之中,充满奋发向上之感。
2、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沁园春·长沙》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二)、《雨巷》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
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高一语文必修
高一语文必修 名句默写。1 携来百侣曾游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记否,到中流击水。2 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谁主沉浮?3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着些白花,有 地开着,有 的打着朵儿的 正如 又如 又如。4 这时候叶子与...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
语文 必修 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 1 怅寥廓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徐志摩 再别康桥 3 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 兰亭集序 4 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苏轼 赤壁赋 5 人闲桂花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 6 而世之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作业
作业 把 项王留饮 与 樊哙闯帐 改写成剧本。作业 把 项王留饮 与 樊哙闯帐 改写成剧本,用原文,不添字。高一 5 班高嘉祺。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 范增起,出召项庄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