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2

发布 2022-07-07 00:41:28 阅读 852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

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

2.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一些,放在背阴处,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 d. 两盆水的温度无法判断。

3.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直接用来测量体温为36.5℃和40℃的两个病人,则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 36.5℃;40℃ b. 都是40℃

c. 都是39℃ d. 39℃;40℃

4.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 一直升高 b. 一直下降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5. 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进行消毒。

6.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 酒精温度计 b. 乙醚温度计

c. 水温度计 d. 水银温度。

7.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 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

c. 先液化后升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8.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9.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给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雾气是: (

a. 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 固态二氧化碳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水珠凝固成的小冰晶。

10.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1. 温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上面的字母℃表示采用它规定的温度为0度的温度为100度;下图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12. 物质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状态的改变叫做其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有。

13. 固体分为晶体和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在海波、松香、冰、萘、沥青、玻璃、铁这些物质中为晶体的是。

14. 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结冰时温度为水在沸腾时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5. 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灯丝,是因为钨的___高,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属于___现象。

16. 要使气体液化,可采取的办法有和两种。人们常用的丁烷气体打火机,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丁烷变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内,这个过程要。

17. 某地冬季气温为–15℃,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冰,则冰的上表面温度为下表面温度是。

18. 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物理道理是。

19. 如果可供选择的液体有:较贵的水银,便宜的甲苯和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28℃,232℃,水银、甲苯、酒精的沸点分别为.

5℃)那么:制造实验室用的能测铅、锡熔点的温度计,应选用制造测室温用的寒暑表,应选用制造测开水用的温度计,应选用。

20. 下述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现象。

(2)深秋晚间“下霜”,这是现象。

(3)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现象。

(4)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是现象。

(5)洒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是现象。

(6)水烧开后,壶嘴向外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先后。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1. 在冬天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窗户上结了冰晶,它是结在窗户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

22. 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同时科学考察队员感到更冷了,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四、实验或**题(共26分)

23.(4分)

①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照使用温度计的合理顺序,将下列字母的代号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取出温度计;

e.读温度计的读数。

②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

24.(6分)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在下图中作出海波的熔化图象。

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

③海波熔化用了min。

④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海波的温度是状态是。

25.(8分)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①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数方法如图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②这个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

③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___上升且逐渐变到水面处破裂,里面的散发在空气中,这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示,这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读出水的沸点是。

26.(8分)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易打滑。

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

方法。答案:

1. b 分析: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 b 分析:冰水混合物是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为冰的熔点,即00c。

3. d 分析:体温计的有个细颈部分,使用前要甩几下可将水银甩下去。

4. d 分析: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降低,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示数升高到与外界温度相同。

5. c 分析:外界温度低于人口内的温度,口内的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小镜子,液化成水雾,附着在镜子的表面,使镜子模糊,看不清口内的情况。

6. a 分析:我国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到-52.30c,所以cd错;我国地区的高温超过350c,所以b错。

7. a 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鸡蛋液化附着在蛋壳表面,然后由蒸发变成水蒸气。

8. d 分析:雾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a错;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错;露珠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错。

9. d 分析:干冰升华成的气体是看不见的二氧化碳。

10. c 分析:云中的水滴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水蒸气又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液化成雨落向地面。

11. 物体的冷热程度,热胀冷缩,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一标准气压下沸水,-4

12. 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

13. 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海波、冰、萘、铁。

14. 0,不变,吸收 15. 熔点,升华。

1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压缩体积,放热 17. –15℃,0℃

18. 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吸热。

19.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甲苯温度计。

20. (1)升华,(2)凝华,(3)液化,(4)凝固,(5)汽化,(6)汽化,液化。

21. 内表面,因为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及外面空气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温度较高,当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时就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但室外的低温水蒸气遇到与它温度相同甚至高于其温度的玻璃时,是不能凝华的。

22. 沙漠的沙丘上的积雪升华变为了水蒸气,而升华过程要吸热,所以科学考察队员感到更冷了。

23. ①baced ②将玻璃管换成细管。

24. 图象如图,48,8,48℃,固液共存。

25.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应该接触烧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②钟表;

③气泡,变大,水蒸气,1,98

26. 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

理由: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

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1 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冰 玻璃 松香是晶体 b 盐 玻璃 铁是金属。c 玻璃 松香 橡胶是非晶体 d 冰 铁 玻璃是绝缘体。2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第2题图。3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物态变化 测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 白气 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2.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 如下图所示 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凝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一 填空题。1 把烧红的铁棒插入冷水中,会听到一阵响声,并看到水面上出现 白汽 后来 白汽 又消失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 然后又 的缘故。3 吹气与哈气都是人口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热水 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