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讲题

发布 2022-07-07 00:23:28 阅读 9729

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

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

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填写序号).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图19填一条即可).

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7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5.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

选用_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6.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3点即可。

7 .测量与读数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基本技能。图中所示是一只工业用温度计,此刻它显示的温度是_ ℃

8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21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每天必须摄入2500ml以上的水;

我国是农业大国,种一公顷蔬菜约需水375—525t,一公顷小麦约需水600—750t,一公顷棉花约需水525—750t。

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

农业灌溉设备、技术落后和人们节水意识淡薄,使大量水资源浪费。

2024年,我国北方发生在不少地方的缺水现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因缺水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农作物严重减产,工厂停产,大街上排起买水的长龙。

水资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为此,我国于2024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等法律。

1)读完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2)你家所在地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3)“从我做起”,请提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二.选择题。

1、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3.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4. 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5.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6.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7.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缸是沙石材料制成的,比热较小,有散热作用。

b 、水的比热较大,可以吸收较多热量。

c 、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d、水缸周围的水蒸气在缸外壁液化吸热使缸内温度降低。

8.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三.实验**题。

1.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

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1)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年10月15日到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

2)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非常高温,但由于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非常厚的特殊涂料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请说明挥发涂料是怎样起作用的?

14.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广州市海珠区2006)

06河北)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c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江西省2006)5.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江西省2006)1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bc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1物态变化

戴氏教育精品堂培训学校教育中心。教师寄语 请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含义。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 分子永不停息...

1物态变化

浙江三年中考 1.2012 衢州 如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中拍摄的晨雾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 a 液化 b 汽化。c 凝固 d 熔化。2 2012 嘉兴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中,对公共建筑内空调设定的温度有明确的要求,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你认为该 决定 对室内空调温度的设定要求是 a 夏季...

物态变化 1

第二章物态变化 1 设计意图。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 水 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 液 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出发,先 蒸发 沸腾,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