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各章节校本作业 作业习题

发布 2022-07-04 22:10:28 阅读 5559

高中生物必修三校本作业。

主编:牛红国。

编辑:张爱萍冯燕黄海蛟。

序言。根据我校学情,本校本作。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2.如图是某组织处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①过程进入组织液。

b.二氧化碳等细胞代谢的产物可通过②过程进入血浆。

c.③可以代表组织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进入淋巴的过程。

d.④可以代表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过程。

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

细胞液 ⑩胃液。

ab.③④cd.①②

4.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血红蛋白 ②唾液淀粉酶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③b.②③

c.④⑤d.③④

5.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

6.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

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

c.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hpo反应。

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7.如下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

的名称依次是( )

a.组织液→血浆。

b.组织液→淋巴→血浆。

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能力提升。9.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10.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的红细胞。与该图有。

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分布于②中。

c.③⑤都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

d.②产生的co2必须经过③才能排出体外。

1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1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物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13.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

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被称为。

2)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内环境各成分名称:

14.下图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用图中标号作答)。

2)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

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3)③的离子成分及其含量与图中___用图中标号作答)的差异很大,对这一现象的。

合理解释是。

4)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

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

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态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

5.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异常 d.血糖含量偏高。

7.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 b.肝匀浆。

c.马铃薯匀浆 d.磷酸缓冲液。

8.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能力提升。9.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 )

a.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b.血浆渗透压和ph值。

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d.24小时尿量和尿比重。

10.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物质是( )

a.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11.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对。

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1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有关内环境受破坏的描述有误的是( )

a.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

b.人感冒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急。

救措施是加盖棉被,大量出汗而降温。

c.有人刚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的现象,说明环境条件变化超过了。

人体对稳态的调节能力。

d.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者,会出现尿毒症。

13.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关于它们血液浓度。

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态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

环境稳态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态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态能力最强的是丙。

ab.①③c.③④d.②

14.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的含量有关。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

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阶段。

3)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生物校本研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姓名学校。郭敬明三中学。知识目标 1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2 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3 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这样可以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高二假期作业生物必修三

8.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

高二理科生物必修三作业

a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 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 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高二理科生物作业 第14次 班别姓名评价。1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