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中学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120分钟。共三大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的形音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shèng)满了没收来的醋粟(lì)。四下里一片沉静。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睬(cǎi)地敞着。
b、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sāng)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shù)地流下眼泪。
c、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ì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qióng)浆?
d、他蹲在苔藓(xiǎn)地上,嘴里衔(xián)着一根骨头,吮(shǔn)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甜蜜蜜的肉味,跟回忆一样隐隐约约。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c、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d 这项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影响甚远,因此市委市**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略尽绵薄之力。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___曹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a、 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
b、 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
c、 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d、 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
4、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b.《故乡》——** 《藤野先生》——散文 《风筝》——散文。
c.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星期五 ——鲁宾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5、以下是今年《羊城晚报》的一则新闻,请你将它缩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目前,我国互联**70万家,上网用户逾1.1亿。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北京地区十四家**提出的《文明办网倡议书》,符合广大网民的愿望,顺应了时代要求,表明健康向上的内容导向是我国各**的主流,广大**工作者有觉悟、有能力、有信心抵御各种不健康网络信息,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4分)
6、下面语段中有多处毛病,请你从下面的语段中找出两处语病并修改:(6分)
他们已经连续五次蝉联冠军,这次又全部囊括其中三枚金牌,胜利凯旋归来,在乒乓球行动史的记录上实属是破天荒第一次,是极其少有而十分罕见的,是非常值得可喜的,站在领奖台上,他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当他们莅临来到我们这个城市,我亲自耳闻目睹后,才忽然恍然大悟。(8分)
1修改。2修改。
7、口语交际。(4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8.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0分,每空一分)
1)完成下列四题中的三道题,全部作答只改前三题。
山光悦鸟性。
谁道人生无再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应有恨。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采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
3)诗歌里少不了风花雪月,请选取一句含有“雪”字的古代诗句写下来:
4)默写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一)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3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衡于虑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人恒过。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两篇文章的中心句都突出了孟子 “修身”方面的理想,请分别找出这两个句子。(2分)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对你启发?(3分)
12、阅读下面的诗与词,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面的作品都先以情景渲染气氛,不约而同地选取萧杀的季及声,渲染了气氛。(3分)
2)两首作品都描写边塞生活,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二)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i(共10分)
学龄前的儿童老爱提问,比如:“妈,椅子有四条腿,为什么人只有两条?为什么两条腿会走路,四条腿反而不会走?
”“妈,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我停下来,月亮也停在那里不动?为什么月亮老跟着我?
”等我们渐渐长大了,进了中学,考进了大学,在我们的嘴边,在我们的大脑里,便再也没有了或很少有“为什么”。因为我们自以为成熟了!但在我看来,停止追问“为什么”,不仅是尚未成熟的标志,而且还是大倒退,是精神衰老、萎缩的表现。
在人的整个精神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大转折时期。人们的分道扬镳即从这里开始。大多数人闭口不再提出“为什么”。
只有极少数人在直面世界人生的时候继续在那里暗暗发问。当然这些提问不再是孩子式的,幼稚的,表层的,而是非常智慧的,节骨眼上的,深层面的,触及到世界深层结构的。——这是些保持“童心”的人。
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是20岁,23岁,25岁;或者是50岁,60岁。他们并没有为自己向世界提出“为什么”这类质疑而脸红。就这一点而论,他们是些永远也长不大的儿童。
正是“为什么”的追问造就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依然年轻。
爱因斯坦的一生都在追问“为什么”。这追问本身就是一首妙绝千古的哲理诗。比如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起一直到他的晚年,他都在追问“什么是光的本质?
”正是这些迫切的追问造就了他的伟大。不过所有这些追问都是为了一个最高目的:寻求那些能构成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的普遍定律。
若是没有这些定律,整个物理现象世界顿时便会变得纵横错乱,毫无条理,毫无秩序,如一屋散满地的珍珠。有了这些沉雄瑰丽的定律(比如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再借助于纯演释方法去得出有关一切自然过程的定量描述。在我看来,爱因斯坦的最高目的才是宇宙间的第一等波澜层叠、气象万千的哲理诗。
正是一些大胆、智慧和恰到好处地追问“为什么”,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家。
赵鑫珊《大自然的诗化哲学》节选)
7.文中划线的“因为我们自以为成熟了”中的“自以为”应如何理解?(2分)
8.学龄前儿童的提问和长大后极少数人在直面世界人生时的发问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明。(2分)
9.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0.第②段说“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是20岁,23岁,25岁;或者是50岁,60岁。他们并没有为自己向世界提出‘为什么’这类质疑而脸红。就这一点而论,他们是些永远也长不大的儿童。
正是‘为什么’的追问造就了他们的心理结构依然年轻”。除了第③段中所举的爱因斯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是这样的人?试举一例,并说明你为什么要举他(她)的例子。
(3分)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南京一中 分校 初三语文阶段测试卷。一 积累运用 30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怄 气谮 害 ti n 肚子畎 亩 面面相q一c 而就失道gu 助劳其j n 骨。2 根据课文原句默写 10分 1国恒亡。孟子 生于忧患 2 力尽不知热观刈麦 3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 破阵子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中考语文 全新 模拟试卷七 浙教版 制卷人 卢孝文 e 考试说明 1 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解答时请将答案直接做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2 本卷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30分 1 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1学年度立德学校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24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侥幸 锲而不舍妇r 皆知 qi n 名。2 根据要求填空 10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口口口口口口口。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