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作业 “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

发布 2022-06-28 15:31:28 阅读 1799

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

作者:蔡鸿菲。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3年第10期。

编者按。在教育大变革、“轻负高质”成为基础教育之基本诉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改造我们的“校本作业”,已成为我们研究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期“专题”我们将围绕作业的校本化问题,**其开发与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以使我们对作业的认识更全面深入,对作业的改革也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今天你们校本了吗?”“校本”一词已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一个颇为热门的术语。追其渊源,应是源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校本课程首先在西方兴起,随后逐渐影响到我国。21世纪初,我国实施的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模式便是受其影响而进行的。随后,“校本”一词,便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如校本教材、校本作业等。

时至今日,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进行的相关校本开发到底收获如何?其成绩与遗憾,恐只有亲身参与者最为清楚。在此,笔者就校本作业的开发,谈谈自己的感想,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校本作业的属性定位。

关于校本作业的属性,开发者往往将其定位为:定向的、可视的、线性的发挥巩固、加强理解作用的一种作业练习;对学过知识起一定检测效能的总结性评价……说白了,校本作业与日常学生所做的练习作业具有同等性质。那么,校本作业真是如此吗?

明确此点之前,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校本课程的实质内涵。

追溯西方教育的课程分科历史,可至古希腊的“七艺”。在当时学科课程被分为算术、几何、天文、**、语法、修辞、辩证法。到17 世纪之时,《大教学论》诞生,它通过对语言、科学、艺术教学法的专门论述第一次建立了分科教学法,也为现代学校课程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科学与技术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社会发展的主流因素不可避免地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中,即古典文科性的课程逐渐为技术性课程所代替。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具体领域的学科课程也出现在学校的教学之中,学科细化的特征较之以前尤为突出。

可见,时代特征决定了现代课程的分类产生于技术至上理念的背景,它以控制为中心追求效率。我国的各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且延续了细化、独立且追求效率的课程特征。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让每个生命光彩在体验中绽放。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同仁 首先欢迎大家到实验学校指导工作,感谢大家现场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和课程教学。在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我们本着学校阳光办学理念,聘请开发顾问,成立课程研究 审议 评价等组织,制订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以及 评价方案 经过近三年时间探索,确定了34...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让每个生命光彩在体验中绽放。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同仁 首先欢迎大家到实验学校指导工作,感谢大家现场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和课程教学。在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我们本着学校阳光办学理念,聘请开发顾问,成立课程研究 审议 评价等组织,制订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以及 评价方案 经过近三年时间探索,确定了34...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计划

阳逻三中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计划。2004 2005学年度 一 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改实验不仅仅是对国家制订的课改方案的执行和验证,更是全体教师改革的探索 创新的实验过程。新的课程第一次确立了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