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西南地区,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条件复杂, 构造运动剧烈, 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 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为此, 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结合一些学者关于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报的方法和经验,为凉山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凉山州泥石流灾害原因灾害防治。
0 引言。2024年入汛以来,凉山全境连续遭遇罕见山洪泥石流灾害。凉山17个县市先后遭遇大到暴雨袭击,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24个乡镇、161个村、34万人受灾。
其中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有: 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矮子沟沟口一栋三层楼房内的水电局施工人员及家属和民工38人失踪,多人遇难;8月31日凉山州锦屏水电站施工区内外,因局部强降雨引起**、多点山地自然灾害,截止周六凌晨,施工区三个灾害点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给凉山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2 区域特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瞎17个县市,国土面积 6.01 万 km2,总人口 374.
5 万[1] 2009.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金沙江、大渡河分别在南、北两侧流过,雅砻江、安宁河贯穿其中,地形非常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且发生频率高。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区,凉山州土地资源安全形式非常严峻[2]。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59.99 km2,城镇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密度为3525.
33人/km2;耕地总面积34.0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1.11亩/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
34% (2024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7亩/人),而且耕地质量普遍偏低,亩产仅有284 kg,仅全国平均水平的76.78%。
此外,全州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32处,威胁21.59万人的生命安全,占全州总人口的4.68%,另有14座县城受到不同程度的山洪、石流、滑坡等灾害威,其中西昌市、德昌、宁南、喜德、普格、会理、昭觉等为中国西部山区已查明的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城镇。
[3]3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只有在一定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等条件互相配合下才能发生,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诱发和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凉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风化厉害,在干雨季节分明、降雨集中的特定气候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活动频繁,规模巨大,密集成群,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雅砻江中、上游,金沙江沿岸,安宁河、则木河、普雄河—尼日河、昭觉—西溪河、美姑—溜筒河流域范围内的沟谷地区。
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降雨及自然地理条件提供了动力条件而爆发泥石流,总结起来,泥石流形成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影响。自然因素是形成泥石流的潜在因素,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自然因素的恶化。
3.1 自然因素。
3.1.1 地貌。
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形一般为山高、坡陡、谷深。泥石流多发生在水系发源地地势相对高差大的坡面凹处,因为这种地形可以大量集中地表径流,存在较多易于透水和被冲的松散物质。
凉山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
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除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展布松散土石外,岭脊斜坡地域为其碎屑岩、变质岩、碳酸盐岩和岩浆岩所展露。构造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断隙发育,岩石破碎。
这样复杂多样的地貌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形成环境。
3.1.2地质因素。
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由地质条件决定的,一般而言,褶皱断裂复杂挤压扭动性质以及构造节理发育交叉地区岩石较破碎,易风化,有利于松散堆积物产生和贮备。
凉山州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南北向断裂发育,并与北东和北西构造交汇,同时存在东西向古老构造,经**和地质调查证实,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具有持续活动性。在东西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各种活动性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山脉、河流、盆地的形成,使州内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境内共有活动性断裂26条,均为压性和压扭性断裂。
其中南北向10条,安宁河东、西两支活动强烈外,余此如磨盘山、甘洛——美姑断裂活动程度较强至弱;北东向8条,除卧罗河、金河——箐河等3条活动程度强烈外,南河、里庄等断裂均属强烈至弱;北西向断裂8条,活动程度除石棉、辣子乡等3条强烈外,其余5条均属较强。此外,有安宁河**断裂带、盐源**断裂带、理塘**带南端(木里地区)及马边**带,构造**活动强烈。区内自公元前111年至公元2024年共记载了大于或等于7级的强震2次,最大震级7.
7级。这些地质因素为形成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条件。
3.1.3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尤其是降水。62%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是由暴雨诱发的。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触发条件。
换言之,没有暴雨,即使具备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也不会产生泥石流。[4]
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按四川省气候分区,属川西高原雅砻江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1. 4℃,多年平均降雨量814.
4mm。每年的5~10月中旬,西南季风盛行,来自孟加拉湾、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水汽含量较大,加之热力、动力条件的配合,降水充沛,大雨、夜雨、暴雨较多,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88. 4%。
[5]四川境内的泥石流灾害与大范围暴雨过程有很大的相关性[6]。每一次大范围的暴雨或者局部暴雨都能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例如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凉山州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矮子沟沟口一栋三层楼房内的水电局施工人员及家属和民工38人失踪,多人遇难。可见凉山地区的降雨具有集中性,突然性,形成的突发性水源成为凉山地区泥石流的主要动力。
3.2 人为因素。
凉山彝族自治州为少数名族地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们不科学的经济活动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活动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触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潜在的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恶化,其次人们认识水平低下也是人为因素的重要方面,凉山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低,**管理水平也比其他地区低,所以人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2.1 不合理人类活动。
不合理人类活动首先表现为不合理开垦,由于地处山区, 农民耕种以坡地为主,超标准坡地开发非常严重, 近解放以来,由于凉山人口的急剧增加,一方面使适宜于农耕的土地承载力处于超临界状态,为了得到基本的口粮,便逼使人们扩展生存空间,开垦荒地,在石头缝里觅食,将陡坡垦为农田;另一方面,人口与植被则是互为消长的因素,人口多了,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甚至铲草皮、挖草根等成为必然的事。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展。
近年来发生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频率大为增加,与这些是紧密相联的。与此同时在村落和城镇周围,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倒垃圾等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而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其次表现为植被破坏,凉山州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存在很严重如滥砍滥伐等破坏植被的现象,植被的破坏, 使岩土体表层失去保护, 加剧了水土流失, 特别是一些大树砍伐后, 树根保水固土能力降低。尽管在短期内通过封禁措施可以恢复部分植被, 但要长成大树需要数10 年时间, 由于没有大树, 使土体与土体、土体与岩体之间连接能力减少, 在一定条件诱发下, 容易发生泥石流。
还有一个方面为不合理的人类工程,凉山地区水电各种资源丰富,其中在水电开发和各种资源的开采中,或者各种道路的修建中,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发了泥石流灾害。今年凉山境内发生的造成大量**的泥石流灾害,都与水电的开发有直接的关系,一起为凉山州锦屏水电站施工区内外,因局部强降雨引起**、多点山地自然灾害,截止周六凌晨,施工区三个灾害点至少已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另外一起为:
6月27日20时至28日6时许,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遭受局部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36毫米,导致三峡公司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施工区矮子沟处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样造成**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3.2.2 认识水平。
凉山州地处偏远落后西南地区,少数名族众多,教育落后,很多人往往没有对灾害有一个直观认识,对泥石流灾害没有什么防范意识,灾害意识对对任何灾害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泥石流这种突发性灾害。由于对泥石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及灾害知识的匮乏, 常常会导致规划、决策上的失误; 管理执法薄弱; 工程施工为所欲为;灾害肇者对灾害治理拖延扯皮或敷衍了事而加剧灾害发展等现象的产生。
同时加上**的管理水平和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没有加强对灾害预防方面的宣传和对各种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法制管理,因此这几年的泥石流灾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多。
4 防治建议。
泥石流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因此泥石流的防治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具体防治建议如下:
4.1 针对自然因素。
防治泥石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靠单项措施绝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泥石流的发生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为此必须把泥石流与水土流失防治放在一起共同治理,建立起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7]。
首先继续加强重点区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西南山区泥石流防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效果比预期效果都要好,凉山地区山区面积较大,泥石流分布也十分广泛,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对所有灾害发生点进行治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应该选择经济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有重要影响的流域和灾害较重、涉及人命关天的地点,进行综合治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平川镇,该镇处于河谷地带,受泥石流威胁严重。对危害居民点、交通线、水源地等的泥石流、滑坡进行重点治理,采用土建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例如盐源县到西昌市的傍山险路,就应该加强治理,该公路时常收到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影响交通,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要加强泥石流流域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加强对泥石流流域的管理,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止人为破坏,促使流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从而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其危害。要重视生态建设, 保护天然植被, 绿化荒山荒坡, 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 严禁广种薄收、撂荒弃耕等原始耕作方式, 促使山地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 使环境背景向着不利于泥石流发生的方向转化[8]。对泥石流流域应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禁止放牧、开荒、伐木、采石、采矿、建房等一切可能导致山体失稳和水土流失的不合理人类活动。
泥石流途经下游易受高含沙洪水危害的沟段,应进行疏通清碍,禁止在河(沟)道内建房、弃倒渣土、堆放物品等。同时在流域内应大力植树造林,尽快恢复流域生态环境。
4.2 针对人为因素。
首先加强泥石流知识的宣传普及,树立防灾意识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泥石流灾害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这种突发性灾害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对灾害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里。凉山地区封闭落后,人民群众和**机构对泥石流灾害认识不够。因此,宣传有关泥石流防治的法律、法规和办法,普及泥石流基础知识和灾情教育,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通过反复的宣传泥石流灾害基本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泥石流灾害发生和成灾规律,掌握监测、预防泥石流灾害的简易手段及防灾自救的方法和措施。宣传工作要注重效果,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编写的宣传材料应生动和通俗易懂,还可利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作为例子。
宣传手段要多样化,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也可利用群众大会、发文件等传统办法。总之,应想尽办法,在山区居民的思想中牢固树立防灾、减灾的观念。
环境灾害学作业
1.论述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荒漠化 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成因 土地沙漠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异造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固然是形成荒漠化的某些必要因素,但其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人类活...
城市灾害概论作业
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关键词 交通安全,校园暴力。自从十年前的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规模不断增长的模式。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地不够。于是现在上海的各大高校大多在郊区建立新校区并逐渐把大部分学生转移的新校区。这一行为虽然是新形势下必然的举措,但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安全隐患,并且至今没有很好的解...
灾害地质学作业
唐山市北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分布。1 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由于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唐山地区的地质灾害突出。唐山市北部地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