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十二五”时期,海南发展的总体战略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六大定位,七大任务。
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完成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协调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社会事业建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大任务,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期目标,基本奠定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实现富民强岛,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海南发展的总体战略时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过程,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优化经济结构力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大幅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遵循**提出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和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二五”时期努力完成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优化结构成效显著。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效明显。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针对我省基础设施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不相适应的现状,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财力物力,加快推进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环岛高速铁路、“田字型”高速公路、核电、机场、港口、公路、水利、能源、“三网融合”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打造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基础设施。
进一步突破岛屿型经济体发展的瓶颈制约,形成以航空、琼州海峡综合运输通道以及以港口为核心的海上运输组成的对外运输系统,构建进出岛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对于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泛珠三角”及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要积极做好跨海通道的前期工作,加大投入,深入开展实地勘探、科学论证、方案遴选、投融资模式研究等工作,提出可研报告,争取国家“十二五”开工建设。
加强与广东、广西的合作,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打造快捷便利陆路网。
(二)港口建设。重点建设洋浦、海口、八所、三亚、清澜等港口,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
(三)机场建设。为提高国内外游客进出的便利性,全面加快国际空港建设步伐。
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地统筹规划建设全岛基础设施,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化岛内外有机对接、城乡有机对接、区域有机对接,各类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无缝对接,促进全省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打造全岛“两小时旅游交通圈”。 海口、三亚等城市要加快论证研究和完善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城乡立体交通体系,打造海口、三亚城乡一小时综合交通网络。
(一)铁路建设。建成344公里的西环高速铁路,形成环岛高速铁路网。完成西线360公里既有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加强高速铁路和粤海铁路运营管理。
(二)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一纵一横” 380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海口—屯昌—五指山—保亭—三亚和洋浦—儋州—琼中—万宁“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衔接快捷、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岛内外及城乡间交通的便捷化。
(三)水利建设。构建覆盖全岛的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万泉河流域、东北部流域、南部流域和西北部流域六大流域水利发展格局。
四)核电及能源建设。按照电力先行的原则,建设好昌江核电一期两台六十五万千瓦核电机组项目,同时建设六十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琼中抽水蓄能电站。
五)通信网络建设。以建设信息智能岛为目标,完善覆盖全岛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高速宽带基础网络。
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特别是岛内外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着力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形成消费投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努力扩大岛内岛外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保持**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
大力发展旅游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新型消费业态,引进岛外消费需求,促进中高端消费海南释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消费信贷对消费升级的助推作用,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强化投资拉动作用。
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有效需求的拉动作用,保持投资强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重点。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规划建设,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镇布局科学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继续落实“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思路,强化区域功能定位发展。
加强对岸线资源、岛屿资源、海洋资源、产业布局等统一规划与管理。 加快建设琼东沿海地区国家休闲度假海岸带。扶持中部生态功能区建设。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增强琼北综合经济区综合承载和带动能力。提升琼南旅游经济圈发展水平。
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特殊类地区的发展支持力度。
按照全岛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科学统筹城镇化布局。突出城镇化的国际旅游岛特色,按照统筹全岛、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壮大经济、完善功能的原则,突出热带海岛特色,构建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镇-中心镇四级城镇化空间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旅游风情小镇建设。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选择一批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自然和人文环境较好的乡镇,以旅游化改造为手段,集中财力,分批实施,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利用海南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古村古镇型、民族村寨型、生态观光型等特色旅游小镇。
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稳妥推进撤并村建社区工程,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一批规模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中心居民点。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海港渔村、黎村苗寨、热带风情乡村。
三)提高城镇规划管理水平。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和绿色低碳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城镇。城镇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建设商务区、经济园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景观区等,高标准建设地下管网体系、综合交通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生态环境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要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特色。
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是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高全省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完成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海洋环境保护等四大主要任务,确保全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一)加强水源保护。加强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和松涛水库等有集中饮用水供水任务的水库水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定期报告制度及重点河流市县跨界面断面水质控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城镇污水处理控制性规划和垃圾处理控制性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加强城市自然生态建设和保护,合理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海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建设,落实国家“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提升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水平。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强化城市海岸带环境保护,严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海。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岸线、滩涂资源,禁止不合理开发活动,防止滩涂及海水养殖造成的污染。
建立南海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和公报制度,保持良好的海洋环境。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积极探索和谐绿色发展之路。始终保持海南的森林覆盖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把海南真正建成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地、重要海域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继续推进海防林建设和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三边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保护。合理确定各类生态资源的功能定位,集约、限额建设征占林地、湿地、绿地资源。
加强对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开发保护。合理划分功能区、集约利用开发海岸线,保护沿海防护林带、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规范海域使用秩序。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队伍。坚持“创新驱动、引进集成、示范推广、跨越发展”的思路,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上。
推动我省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提高海南优势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热带特色农业方面,重点发展热带农业新品种开发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新技术。
推进科技园区与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定安塔岭高新技术园区等。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科研实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科研合作、科学普及与应用技术推广等平台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实施对科技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免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财政投资,增加农业科技"110"的资金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中国地理作业
2009210032 黄兴科 1.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我国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即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98 的疆土位于北纬20 50之间,温带 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2.中国国土包括哪些基本方面?陆地...
中国地理作业
中国地理 作业。姓名 温振坚班别 地理 师 11 3班学号 1112430305 一 试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工业布局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分工和布局特色。形成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的7大工业区域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京津唐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北辽中南地区 西南成渝地区 西北关中地区和...
中国地理作业二
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111班韦慧贤 2011111389 问 请判断你所在的省区属于本书中区划方案中的哪个旅游区,请简述该旅游区主要旅游地的基本情况。答 1 我所在的省区是广西省,属于西南喀斯特风光民俗旅游区。本旅游区主要包括云南 贵州 广西三省。本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本区土地面积97平方千米,约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