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平时作业

发布 2022-06-26 15:08:28 阅读 9877

《哲学引论》平时作业(1)

简答题。一、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人类思想探索性活动的特点。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哲学的理论特性”这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没有意识到哲学是一种思想探索性活动,是哲学的理论特性;本题实际上是考核同学们对哲学的理论特性是什么以及对它的理解的掌握情况。只回答要点,不对要点进行说明。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探索性活动。

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另外,哲学的思想性探索还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

2.常见错误:没有对每个要点进行简要的说明。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有:

1)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三、为什么“‘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的“是与是者”这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回答不全面。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人们通过语言,通过逻辑进行思想,第一步就是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接着就是通过不同的名称对其所指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这恰恰就是逻辑的功能,也是逻辑的力量所在。

这种功能对思想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思想在思想交流者那里变得清楚明白,相互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

但无论是命名还是推理,直到语言**现了系词“是”,事情才变得可能。这是因为,只有系词“是”才可能充当具有形式意义上的逻辑联结词,在日常语言中纯形式地使思想通过语言保持其同一性。这也就是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辩析题。一、哲学与科学。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哲学与科学”这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古希腊,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今日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或者严格地说,是指自然科学。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的学问。至于科学,则只能是以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联。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再到两者分享权利。

二是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

二、宇宙论与本体论。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两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宇宙论(coslnology)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来说,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属于哲学的和属于科学的。

属于哲学的宇宙论又称“前本体论”,在古希腊即自然哲学,在中国古代则指“本根论”。

本体论(ontology)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于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本体论具有“是论”,“在论”、“道沦”三种不同形态。在理沦形态上,本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

三、有与无。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有’与‘无’的比较”这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1)“有”与“无”的共同性(任何一组概念如要进行比较,必须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样才有比较的价值):“有”与“无”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

2)“有”与“无”的不同之处:

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但因为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换句话说,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即“有无相生”。

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

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璃蜂蚁,不过是没有玛和蜂蚊.但宇宙间苦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只是一个混沌。

朱子引某人诗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此以孔子为人的代表,即所谓‘人之至者’。

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

1.根据上面两段话,谈谈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

2.结合教材对哲学价值的描述,谈谈哲学是如何促进人的思想发展的?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五章第二节的“结果论中的功利主义”和“非结果论中的义务论”这两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问题1:无论是帕斯卡还是冯友兰的话,都说明了,对一个人来说,如以物质性的存在(肉体)来和其他动物及自然界相比,他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只有人的思想才使人变得高贵起来。

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按照冯友兰的说法,就是人有“觉解”。这从人类创造的哲学这门富有思想探索性的学问上就能看得出来。

问题2:哲学除了对科学具有上述促进作用外,对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日常意识的反思、对学科前提的批判,以及对自由意识的促进,是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三个主要作用。

哲学通过对人类思想的促进,同时也就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提升了人类自身的尊严。

平时作业(2)

一、“在论”的意义是什么?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在论及其意义”这一知识点。

2.常见错误:回答不够全面。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从“在”的角度来研究“being”,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在论”。“在论”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本体论的新的形式。

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being),也就是主张“返回到事物本身”。而“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不再以“是者”还是“非是者”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标准,而是认为“在者”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而“在者”实际上就是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

但“在者之在”对于经验性知识的意义只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它的更大意义在于其精神性的或者价值性的作用。

由“在论”来看,其作用实际上有两个:重新清理存在的地基,以“在者”超越“是者”,其具有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重新强调精神价值和艺术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二、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性?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一节的“传统认识论的概念基础”这一知识点。

2.常见错误:只回答了其中一个问题。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所谓经验,在直观的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

三、经验和理性在认识中各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一节的“传统认识论的概念基础”这一知识点。

2.常见错误:回答不完整,没有回答经验和理性的定义。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所谓经验,在直观的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按照经验论的观点,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于人的感觉。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人的感觉经验的。

所谓理性,在直观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按照唯理论的观点,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它同样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

辨析题:一、必然真理与因果关系。

1.考核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必然真理”和“因果关系”这两个知识点。

2.常见错误:由于本题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归纳的基础上作答,因此,本题大多数同学回答都不完整,思路也不够清晰。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一般认为,必然真理之所以是必然真理,就在于它们是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而获得的。而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否则它就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多数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有关因果关系的陈述则是一种条件叙述。归根到底,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即“习惯”而已。因果关系不但可以在逻辑上被证明是一种经验上的习惯,而且也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

所以,如果说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种绝对普遍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因果关系却并非如此,它通常是和人类的经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

哲学引论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一 简答题。1 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哪些?答 哲学对科学作用有三个 第。一 确定科学的理论前提 第。二 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第。三 捍卫科学的独立性,谋求全体科学的统一。哲学思想文化的作用有三 第。一 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第。二 对学科前提的批判 第。三 对自由意识的促进。2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

哲学导论平时作业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0级哲学班。王子辛。2012年5月27日。卢梭的自由平等理想。摘要 卢梭的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一书中 不平等的现实 在 社会契约论 中,卢梭提出了自由平等的理想。卢梭的自由平等观奠基于他对人类本性和人生困境的洞察领悟。在卢梭眼中,自由本质上是自主性的自由 平等式...

电大作业哲学引论作业与讲评五

作业讲评五。分析题。动物权利在当代越来越被认真地看待,真的有动物权利这种东西吗?你支持还是反对把动物的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答 我支持把动物的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提并论。植物或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但它们的生命形式吸是被动地,或者说是本能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并不能在自觉的 有意识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