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复习

发布 2022-06-24 21:23:28 阅读 3129

1.试述遥感探测与实地观测的优缺点:

遥感观测:不直接接触观测对象,以获取电磁波的形式反演所需信息,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人力耗费少。可以获取远距离的信息。未来的发展趋势,缺点:花费昂贵,资料误差不稳定。

实地探测:直接接触物体本身进行的观测,资料更加真实准确,缺点:效率低,人力消耗大。对高空、外太空等远距离的信息无法获取。

2.试述大气化学过程是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的。

气溶胶粒子对成云致雨的影响。

大气中co2、so2、o3、h2o、nox等气体对大气的影响,化学反应。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紫外线。

4.试述气溶胶的天气和气候效应。

气溶胶(aerosol)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见大气凝结核、大气冰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气气溶胶。

已生成的气溶胶在大气中仍然有可能再参加大气的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气溶胶粒子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复杂性的特点,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对云的凝结核、雨滴、冰晶形成,进而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气溶胶甚至可以改变云的存在时间,能够在云的表面产生化学反应,决定降雨量的多少,影响大气成分。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使大气升温。

气溶胶对天气的影响:反射、散射太阳光对能见度的影响,作为云的凝结核对成云致雨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反射太阳光,使大气降温,另一方面吸收、漫射大气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不同粒径不同相态的气体溶胶粒子尤其差异性。

5.给出几个热点问题,并说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前景。

1.平流层。

2.气溶胶。

3.云内部的结构。

6.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

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冰川)蒸发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

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三种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是陆地水的主要**。 海洋水循环是三个循环中,水量循环最大的一个。

大气物理第3章补充作业

1 若有一干空气微团,它的气压和温度为1010百帕和20 在运动过程中变为1007百帕和17 试问干空气微团与外界是否有热量交换?2 若有一未饱和湿空气流经一座高3000米的高山,已知起始高度处t0 20 td0 15 p 1000hpa,试问 1 凝结高度等于多少?2 在山顶处的温度等于多少?3 ...

大气压强初中物理作业反馈

当堂作业 1.请将下列实例托入对应的选框内。2.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强很大,你的身体为什么没有被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大气压瘪呢?3.用大气压强解释现象 在易拉罐内内放些热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些冷水,易拉罐会变扁,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扁了?课后作业 1.画出托里拆利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水银气压计...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 立足于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 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2 注重科学 教学方式多样化。科学 在本节课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