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复习

发布 2022-06-24 20:42:28 阅读 6924

储集层:具有孔隙、裂隙或孔洞,储存有石油或天然气,且石油天然气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油层物理主要内容:1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2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3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粒度组成:指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含量。

粒度组成的测定方法:筛析法和水力沉降法。

胶结物:是除碎屑颗粒之外的化学沉淀物质。

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a与外表体积vb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ve与外表体积vb之比。

流动孔隙度 :指在含油岩石中,油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所有颗粒的总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的内表面积。

泡点:是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或压力一定的情况,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

**:则是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温度一定时)。

溶解气油比:单位体积地面**在地层温度和压力下所溶解的天然气的标准体积。

矿化度:表示地层水中含盐量的多少,代表水中矿物盐的浓度,用mg/l或ppm表示。

界面:指非混溶两相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润湿性:当岩石表面同时存在两种非混相流体时,由于界面张力的差异,其中某一相流体自发地驱开另一相流体而占据固体表面的现象。

静润湿滞后:是指油,水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时所产生的滞后现象。

动润湿滞后:当水驱油或油驱水时,三相周界固体表面移动时,由于移动速度不同而使润湿接触角发生变化的现象。

舌进现象:在某一残余油饱和度的水侵区仅有水在流动,而在未水淹区则仅有油在流动,流动水和流动油具有明显界面,这种现象就是舌进现象。

指进现象:在驱替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而引起的微观驱替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

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饱和且通过岩石,流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下,测得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指多相流体同时流动时,岩石允许其中某一相流体通过的能力,也称为相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某一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叫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分层开采:在多油层条件下,为充分发挥各油层的生产能力,调整层间矛盾,而对各小层分别控制开采,称分层开采。

气锁:由于气体在泵内的压缩和膨胀,使得吸入阀无法打开而抽不出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锁”。

充满系数:指每冲次吸入泵内的**(或液体)的体积与活塞让出容积之比。

分层注水:在进行非均质多油层开采中,为加强中、低渗透层并控制高渗透层注水,按配注要求,在注水井中实现分层控制注入的注水方式。

吸水指数: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采油方法有自喷和人工举升。

滑脱效应:气体在孔隙中流动时,不象液体那样呈层流状态,在管壁处的流速为零,气体在管壁处仍有流速的现象称为气体的滑脱效应。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形态: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s型;百分比:正态分布。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特点:尖峰越高,粒度组成越均匀;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胶结物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孔隙的迂曲度:大于1。

苏林水型:硫酸钠(na2so4)水型、重碳酸钠(nahco3)水型、氯化镁(mgcl2)水型、氯化钙(cacl2)水型。

接触角(润湿角):<90,润湿,亲水或憎油,水湿;>90,不润湿,憎水或亲油,油湿;=90,中性润湿。

绝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及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特性。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型态的变化: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气举方式:按进气的通路分:环形空间进气(正举)、中心管进气(反举)。

抽油泵按照深井泵结构,分为:管式泵、杆式泵。

相同油管直径的条件下,杆式泵排量小于管式泵的排量。

潜油电泵系统组成七大部件:变压器、控制屏、电缆、离心泵、保护器、分离器、扶正器。

常用的水处理措施: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曝晒。

注水按注入通道可分为:正注(油管注水);反注(环空注水);合注(油套管同时注水)。

分层指示曲线的应用:指示曲线右移,斜率变小,地层吸水能力增强;指示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地层吸水能力降低。

热力采油技术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油、火烧油层。

化学驱油方法包括聚合物驱、碱驱、表面活性剂驱。

压裂液的类型: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

聚合物提高采油率的驱油机理:通过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来扩大波及体积,降低流度比。

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地层油的体积系数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地层油的体积系数随地层压力增加而保持不变。

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1岩石骨架构成及构造力的影响2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3地层静压力与地层温度的影响。

粘度的影响因素:1压力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3组成的影响4溶解气油比的影响。

储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1岩石的矿物组成2油藏流体组成3表面活性物质4矿物表面粗糙度。

ipr曲线的影响因素:1油藏驱动类型2完井方式3油层性质4流体性质。

水力压裂的增产原理:1改变了液体向井底的流动方向;由径向流变成单向流,减小了油流阻力2能连通地层深处的储量3可以解除井壁附近的油层污染。

影响泵效的因素主要有: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的影响;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

漏失的影响。

提高泵效的措施: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2使用油管锚3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

水质的基本要求:1水质稳定与油层水相混不产生沉淀;2水注入地层后不使粘土产生水化膨胀或产生混浊;3不得携带大量悬浮物,以防注水井渗滤端面堵塞;4对注水设施腐蚀性小;5当一种水源量不足,需要第二种水源时,应首先进行室内实验,证实两种水的配合性好,对油层无伤害。

防止吸水能力下降的措施:1注水井井下作业采用不压井、不放喷作业,选泥浆注意比重;

2及时取水样化验分析,发现水质不合格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证不把不合格的水注入油层;3按规定冲洗地面管线、储水设备和洗井,保持管线、储水设备和井内清洁;4保证平稳注水,减少波动,以免破坏地层结构和防止管壁上的腐蚀物污染水质和堵塞地层。

自由界面能:界面层分子力场不平衡性使得界面层分子储存的多余能量。

自由界面能的特点:1只有存在互不相容的两相时,才存在自由界面能;2界面越大,自由界面能越大;3自由界面能并非只限于界面上的单分子层,而是由两相界面逐步过渡到分子力场达到平衡前的整个界面层内都存在自由界面能;4两相分子的极性差越大,自由界面能也越大;5自由界面能与两相状态有关。

充满系数讨论:应使vp↑,vs↓,在不撞击固定阀尔时,应减少防冲距vs以减少ks 2 fgo↓,β增加沉没度,增加泵入口压力,减少fgo或使用气锚以减少气体进泵 3.若油层能量低或μ0高,造成充不满,可以采用加深泵挂,增加沉没度,实施增产措施,优选抽汲参数,若为稠油,可以降粘。

油层物理复习

1.目前各国提高石油采收率不外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消除各相流体的界面。增强驱油流体对孔隙壁的润湿能力。减小驱油流体和 之间的粘度差别。2.油 气 层中驱使油气驱动的天然能量主要有下列几种 1 岩石和流体所具有的弹性能2 油 气 藏边水和底水的压能3 天然气的弹性压缩能量4 本身的重力能。3.排驱油 气...

油层物理答案

油层物理学的方法进展。a油层物理学在研究技术方法上有哪些进展,与常规方法相比的区别及优势。自动空隙检测系统 常用的恒压压汞仪只能得到喉道大小分布的参数,孔隙则用铸体薄片图象分析系统,应用等效球模型研制的软件研究孔隙。这样喉道的参数与孔隙的参数只能来自两块不同的岩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质量as...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

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 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一章油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1.什么是油藏?油藏的沉积特点及其与岩石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沉积岩有几大类?各自有些什么特点?3.油藏物性参数有些什么特点?通常的测定方法是什么?4.什么是粒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