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万开。七年级下册的生物比较难,特别是图形多,复杂,内容深,导致有些学生在学的时候没有弄懂,针对这种不乐观的情况,对本学期期末复习做了如下计划:
第一阶段: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分章节进行(重点复习章)
时间安排:3课时章第一课时章第二课时章第三课时)
第二阶段:试题练习,详见试卷(2课时)
第8章人体的营养。
教学重点: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合理膳食。
知识考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4.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过程: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有机物:
1)糖类---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2)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在人体内储存。
3)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以上三类物质统称供能物质。
4)维生素---需要量少,但必不可少。
常见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
2.无机物:
1)水---约占体重的60%~70%,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无机盐---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管---食物经过的通道。
1)口腔---切断、磨碎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2)咽---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用的器官。
3)食管---食物的通道。
4)胃---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5)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说明生有许多小肠绒毛,可增大吸收面积。
6)大肠---吸收无机营养,形成粪便。
7)**---排出粪便。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
三)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2.原因: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进行的。
3.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胰液、肠液。
1)淀粉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胃蛋白酶胰液、肠液
2)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胆汁胰液、肠液。
3)脂肪的消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内表面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小肠: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2.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
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复习重点:血液的组成;心脏和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贫血的含义;血液循环途径。
知识考点:1. 血液的组成 2.
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
血液循环 6. 血型和输血。
教学过程:一)血液的组成。
1.血浆:1)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2)成分:水---约占91%~92%;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代谢废物等约占3%。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
2.血细胞:
1)红细胞:边缘厚中间薄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含氧丰富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作用。
3)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二)血管:1.各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动脉血与静脉血。
1)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2)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3.贫血---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称为贫血。
三)心脏。1.心脏的结构:
(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2)四个腔: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通。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通。
(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四)血液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右心房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五)心率、心输出量、血圧、脉搏。
1.心率---心脏每分钟内搏动的次数。
2.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搏动一次从心室射出的血量。
每分输出量---心脏在每分钟**出的血量。
3.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4.脉搏---主动脉一张一缩的跳到。
六)血量、血型和输血。
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能超过血量的10%,约400mml,一次失血若超过30%,就会危及生命。
2.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10章人体的能量**。
复习重点:食物中储存着能量,燃烧与呼吸的区别,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呼吸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其它扩散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知识考点: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4. 食物中储存着能量。
教学过程:一)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1.食物中储存着能量:
食物的热价:糖类 17kj /g , 蛋白质 23kj /g , 脂肪 38kj /g
2.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3.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体细胞内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5.呼吸与燃烧的比较: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鼻---鼻腔前部有鼻毛;内表面有鼻黏膜,其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清洁、湿润空气和对空气升温。
咽---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器官。
喉---内有声带,能发声。
气管、支气管---以“c”型软骨作支架,内表面有纤毛和腺细胞,能清洁空气。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最细的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
三)呼吸的过程。
1.气体扩散原理:一种气体总是从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2.胸廓体积的变化:(1)横向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纵向扩张和收缩---是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呼吸运动:
1)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 气体吸入。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部分人体的营养 教学内容 人体的营养。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理解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 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消...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人的由来 1 四种类人猿 猩猩 大猩猩 黑猩猩 长臂猿。2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 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 1 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 2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 会使用火,脑的发育程度不同 4 产生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3 人的生殖 1 生殖系统。...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人类的食物。一 食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肪 蛋白质和维生素。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大分子物质 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二 食物中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