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重点

发布 2022-05-11 03:29:28 阅读 8622

七年级下册。

人和猿的区别:1.能否知道和使用工具(最根本)2.

运动方式3.脑容量。是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不是黑猩猩。

古猿下地原因:森林大量消失。,2.

***官。男:**(分泌雄性激素和精子)→附睾→输精管→尿道。

女: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产生卵细胞)→输卵管(受精的场所)→子宫→**。3.

男:产生精子。女:

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内)→(通过**和分化)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胚胎→胎儿→(分娩)新生儿。胚胎发育前的营养物质主要**于卵黄,从植入子宫内膜到胎儿要8周,到新生儿要40周,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物质交换,母体的养料和氧气进入,胎儿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胎儿生活在子宫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和母体血液不联通,胎盘是主要的物质交换器官,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4.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少生,晚婚,晚育(控制人口)优生(提高人口素质)5. 食物中含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6.

糖,脂肪,蛋白质是组成细胞主要有机物,并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是最直接,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蛋白质是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提供能量。7.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的各项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营养物质和废物等,都必须溶解在水中运输。8.缺无机盐时的主要病症:

9.维生素不构成细胞,不提供能量,缺维生素时的症状:

10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实验:

37度的原因:酶的活性在37度时最强。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口,舌的搅拌和肠道的蠕动等。

化学性:肠液等消化液的消化。12.

三大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肠液,胰液消化糖类的物质)葡萄糖。蛋白质→(胃液)→多肽→(肠液胰液消化蛋白质的物质)氨基酸。

脂肪→(胆汁)脂肪微粒→(肠液胰液消化脂肪的物质)脂肪酸,甘油。13.小肠的特点:

1.小肠很长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3.

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加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间有肠液胰液 4.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绒毛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中:

123是小肠适合消化的特点,124是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1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15.消化的顺序: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15.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

30%,膳食宝塔(由多到少):禾谷类→水果蔬菜→肉→豆奶→油脂。16.

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17.呼吸道的作用:

温暖(鼻子),湿润(鼻腔黏膜),清洁(纤毛),保证呼吸畅通(骨)。

18.呼吸的过程:吸气:

肋间肌收缩,胸廓的左右和前后经扩大,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胸廓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入肺。完成呼吸。呼气:

过程相反。19.吸气时的气压大小:

外界>气管>肺部>肺泡>体内。20.支气管的末端形成大量的肺泡,肺泡外面包裹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适合气体交换。21.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原理,不代表过程,若考题出:在血液和肺泡内,进行的是: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气体扩散)。22.

五点采样发。23.血液中假如抗凝剂后:

出现分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中间是血小板和白细胞。24.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和维持人体活动的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运输养料和废物)。

25.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圆饼状,含血红蛋白:

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与氧气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最大,数量少,可以将病菌包围吞噬(保卫人体)。

血小板:最小,没有细胞核,可以止血。红细胞:

缺少时:贫血。白细胞:

过多:炎症。血小板:

过多:血栓,过少:有伤口便不停流血。

实验:加水的原因:保证小鱼的呼吸,防止死亡,影响观察。

27.动脉:最粗,最厚,血流速度最快,弹性大,血压最高。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流速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的好处:便于物质交换。28.

心脏的血液**:冠脉循坏。右边:

左心房和左心室,左边: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室比心房壁厚的原因:

心房只需要把血液运送到心室,心室需要运到全身,左心室比右心室厚。心房收缩:血液进入心室,心室收缩:

血液流出心脏,全心舒张:血液进入心房再进入心室。29.

打针打静脉。30.体循环:

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静脉血)→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静脉血)→肺动脉(静脉血)→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动脉血)→左心房。

31.血型:就近输血原则。

32.输血:贫血:

悬液。大面积烧伤:血浆。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33.

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的排出叫:排泄。粪便的排出:

排遗。34.肾脏结构: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膀胱(储存)→尿道(排出)。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35.肾小球:两端都是动脉毛细血管。

肾小囊: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6.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37.排尿的作用:

排出废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8区分尿液和血和原尿:血液蛋白质最多,尿液中尿素最多。

39.人粪尿和化学肥料相比:**广,养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成本低。

如果不做处理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和农作物,进而传播疾病给人和禽畜。通过呼吸作用分解。1.

沼气池。2.高温堆肥。

3.生态厕所(地下沼气池)。40.

眼球结构:外膜:巩膜(白眼珠).

角膜,中膜:脉络膜(形成暗室和营养),虹膜(有色素,有瞳孔)内膜:视网膜(物像的形成地),内部:

晶状体(反射)玻璃体(反射)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41.

物像在视网膜是倒像,在亮出瞳孔缩小,暗处放大。看远处大,看近处小。晶状体曲度:

远处曲度小,近处曲度大。近视(物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远视(与近视相反):凸透镜。

42.视觉形成: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43.耳朵的构,外耳:耳郭,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内耳:半规管和前庭(维持平衡)耳蜗。

额外:咽鼓管。听觉形成: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遇到巨大声音时:1.

闭嘴捂耳 2.张口原理: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44.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45.

大脑:感觉,语言等神经中枢。脊髓:

反射和传导。小脑:维持平衡。

脑干:主管呼吸和心跳等重要生命活动。46.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突起,长的是轴突,短的是树突。轴突外面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末端的分支叫神经末梢,外面有一层膜,构成一条神经。4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出的有规律的反映,就叫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48.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缺一不可,都不能完成反射,完整也不一定可以反射,还要有刺激。

植物体没有反射弧。49.不需要大脑参加是简单反射。

与语言文字(大脑参加)的是复杂反射。50.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导管。

51.分泌腺(从上往下):垂体(生长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胸腺(胸腺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等)→卵巢和**。

这些都是内分泌腺。胰岛即使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52.

53酸雨的形成和定义:ph值小于5.6,是由于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燃料形成的。

54.成分:水(最多),硫酸(第二),亚硫酸,硝酸。

55.危害:使土壤的成份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

使河流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收到影响,严重造成死亡。威胁人类的健康和水的引用。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的导致死亡。

控制:减少煤石油的使用,通过净化装置,做好**再利用的准备。

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重点复习内容

人体的呼吸。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脂肪的热价最高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2 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细胞。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 肺...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人的由来 1 四种类人猿 猩猩 大猩猩 黑猩猩 长臂猿。2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 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 1 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 2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 会使用火,脑的发育程度不同 4 产生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3 人的生殖 1 生殖系统。...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人类的食物。一 食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肪 蛋白质和维生素。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大分子物质 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二 食物中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