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及答案技巧拾零。
记叙文。1. 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括:回忆录、散文、游记、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等,但不管何种体裁,一般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 记叙的顺序。
a. 顺序: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写。
b.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最前面去写,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它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c.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记叙的顺序暂时中断,插入一些和主题有关的情节和事情(插入的是另一件事,它不是叙述主题的组成部分),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的顺序叫插叙。
其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明显,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d. 补叙:也叫追叙,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它有时在文中,有时在文末。它是所叙事情的组成部分(这是和插叙的主要区别),如果没有它,故事情节就会出现漏洞,就会令人不解。
e. 平叙:又称分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情。它可以把事情叙述的头绪清楚,有条不絮,照应得体。
4.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4、**的概念:**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篇幅的长短,其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还有小**。
**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四大文学样式是:**、散文、诗歌、戏剧。
**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自然、社会环境)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引子,后面还有尾声。
**和散文的区别:我认为主要有:(1**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散文没有;(2**是虚构的而散文是写实的。
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常与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一般之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总的来说,描写有一下一些作用:1再现自然风光。2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3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象征;对比;(2衬托(人物);(烘托(气氛);(伏笔\铺垫;(5照应\呼应;扬抑(欲…先…);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7悬念;(8巧合
记叙线索:(1、) 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6、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 文章结尾(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名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度(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的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7、归纳记叙文的中心(1)从分析标题入手 (2)从分析材料入手 (3)从分析段首入手 (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 (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的基本方法。
1)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文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8、阅读步骤:1、扫描全文、明体裁 2、浏览全文中心3、细审问题找答案4、大胆联系别害怕。
修辞:可分为积极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就是我们说的修辞格,消极修辞指的是词语的锤炼(推敲)等。这里说的是修辞格。
1、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这种比喻叫明喻。另外还有暗喻、借喻。其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值得注意的是:(1)构成比喻的条件有:不同类项的事物;有相似点。
(2)不是有“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都是比喻,表示举例的、表示比较的、表示证实的都不是。如,“天,阴沉沉,像要下雨了。”“他长得像他父亲。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且用上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用接待的修辞手法,其中用“帆”借指船(部分代整体)。陶潜《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鬓”借代“老人、小孩”(特征代替本身)。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专名代泛称)(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相似,而借代相关。因此,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不可。如:“黄发垂髻”,不可说成“老人像黄发,小孩像垂髻”。
4、 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 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同;可以是短语,也可以使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 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8、 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9、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注意)
10、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如:
难道我说的没有道理?意思是说我说的有道理。难道你说得有道理?
意思是说你说的无道理。反问句在变换陈述句时应注意。反问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注:带*的为《课标》列出的八种常见修辞格。
9、文章的结构: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
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均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擎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一段话中的中心句就是这段话意思的概括。
5)点眼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0、表现手法。
1、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如高尔基的《海燕》中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七年级上语文知识总结 全
语文知识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亲情 家庭生活 一 重点字词 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1.散步 莫怀戚 q 嫩芽分歧 q 取决诀别熬 拆散折断 zh 折 sh 本折 zh 腾 粼粼一霎 sh 时刹 ch 那间刹 sh 车 各得其所 每个人都得到好的结果。例句 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
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负数的意义 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上升下降 前进后退 南北等。1.2.1有理数。4 整数 没有小数点和分号。分数 有小数点 分号。有限小数和无线循环小数均可化为分数 无线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属于无理数。常见的典型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6年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1.春 朱自清 1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2 3.雨的四季 刘湛秋 3 4.古代诗歌四首 6 5.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12 6.散步 莫怀戚 18 7.散文诗两首 21 8.世说新语 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24 一 作者介绍。朱自清 1898 1948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