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

发布 2022-04-19 01:54:28 阅读 9895

安徽省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

全员培训指导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2013—2014学年度中小学教师。

全员培训指导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1〕16号)精神和要求,2013-2014学年度组织实施“有效学习指导”主题培训。为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性,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任务。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目标,引导全体中小学教师重点学习重要的和新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参加“有效学习指导”主题培训,着力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

二、培训对象。

全省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时间。

一)培训阶段。

1.启动时间。2023年5月—6月。

围绕培训目标和任务,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培训调研活动,制订区域本学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三类培训实施方案。

2.培训实施。2023年7月—2023年5月。其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

二)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10天),师徒结对或“影子教师”跟岗研修不少于6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不超过24学时,校本研修不少于24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集中培训环节不少于72学时,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校本研修(行动研究)。

四、培训目标。

一)师德教育。帮助新任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具备践行师德能力。帮助在职教师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深入学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规范办学行为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掌握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具备基本技能和教育能力。

二)业务培训。

1.帮助新任教师了解教师专业标准,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工作常规、班级工作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要求,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学生教育与管理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帮助在职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掌握有效学习指导策略和学习活动设计技能,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反思学科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现实问题,提高分析、诊断、研究和指导能力。

3.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五、培训内容。

一)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模块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模块二:教师专业标准与学科课程标准。

模块三:德育工作常规与学生教育。

模块四:班级工作常规与学生管理。

模块五:教学工作常规与学科教学技能。

模块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法指导技能。

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模块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为重点,加强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宣讲解读与案例分析结合,帮助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法制素养,提升践行师德能力和综合教育能力)。

模块二: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知识类型学习需要,结合案例,帮助教师理解掌握不同类型学习的理论及特点,应用理论因材施教)。

模块三: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针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和主要学习环节,结合案例,帮助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智力发展特点,遵循规律和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模块四: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针对学生新课程学习方式需求,以学定教,结合教学设计案例,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模块五: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针对学生掌握学科学习策略的需要,结合学法指导案例,帮助学科教师掌握有效学习指导的方法和技能)。

模块六: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针对学科教师在学法指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诊断与分析,帮助教师提高解决学法指导问题的能力)。

三)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模块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模块二:学科教学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与课程标准新要求。

模块三:高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有效对策。

模块四:学生学习发展、评价与有效学习指导。

模块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及教育教学研究。

六、培训实施。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执行以下要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参照执行。

一)培训模式。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城市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采取参与式、案例式、情景式、**式等多种方法组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落实问题讨论、互动交流、过程体验和实践模拟等培训活动。

二)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原则采用小班教学。

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通过问题讨论,引导问题发现和提出,引领问题分析和诊断,着力要点掌握和技能提升。

1)集中学习问题单。包括问题与困惑、关键事件描述、学习重点等,由参训教师于训前填写,学校(中心校)集中提交给承办培训机构。

2)集中学习参与录。承办培训院校(机构)设计培训参与录,包括培训日志、问题讨论发言提纲、每个培训专题的培训者教学评价、集中培训学习反思小结、集中培训效果反馈等。

2.远程培训。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采取课程学习、**答疑、互动交流和跟进指导等方式,以“案例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典型课例的分析研讨活动,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建立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双线并行”的管理体系,以县为单位,分学段、分学科组成线上网络班级,由承办培训项目的远程培训机构成立学科、班级辅导团队进行教学管理,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以学校(中心校)为单位,组成线下研修班级,由校长任班主任,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进行组织管理。

1)远程学习任务单。通过参训教师个人主页生成任务单。引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按学习流程认真完成每个环节(或每门课程)的资料阅读、****、问题提交、话题研讨、**作业和线上考试等任务。

2)线下研讨参与录。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计参与录,包括研讨话题、讨论发言稿、线下研讨小结、研讨效果反馈等。

3.送培送教。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以“情景式”培训为主,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导师点评和交流研讨等活动,通过过程体验,务实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着力反思实践和问题解决。

1)学习观摩参与录。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计参与录,包括答疑问题及记录、示范教学观课议课记录、专家点评与研讨记录、活动发言稿、活动小结、活动效果反馈等。

2)自我问题诊断单。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计诊断单,包括主要问题、归因分析和应对策略等。参训教师对本人的学生学习指导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反思诊断,填写诊断单。

4.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以“**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教材研读、远程培训线下集中研讨、有效学习指导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实践,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侧重于师徒结对或“影子教师”跟岗研修,观摩教育教学活动,汇报教育教学实践;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侧重于反思学科教学与指导实践;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侧重于学科教学与指导行动研究。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计参与录,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主要方面的过程或环节。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设计改进单,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行动计划、实施绩效和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学年度校本研修的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方案

一 培训对象。全体中小学教师 含幼儿教师 截止到 年6月31日,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者,鼓励自愿参加。二 培训目标。通过本周期多形式 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 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日志

日志一 教师职业幸福感 在进行全程全员培训中我选择了 教师道德与教师幸福 这门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知道是因为网络问题还是因为我电脑的 器问题,我的讲座 全程都没有打开过,所以我只能通过 了专家讲座的ppt文本来进行简单的学习。王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一方面,我们人生大部分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我们的职业...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总结

本次学习即将结束,回顾走过的路,收获很多。研修教会我如何指导课堂教学,如何把自己的热情投放到学生身上。通过这次学习,现将我学到的经验总结如下 1 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