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考核说明

发布 2022-03-30 04:35:28 阅读 9637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各专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有关说明。

1. 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除理工类外其他所有专业的学生。

2. 启用时间。

从2023年春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整地把握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进步,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4. 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所依据的教学文件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大纲”。所依据的文字教材是由**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主编,**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年8月第一版)。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的70%。

二)实施要求。

1. 形成性考核。

(1) 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参加教学活动、课下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为了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形成性考核作业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面。

(2)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考核册,包括小**、专题讨论、综合测试等形式。

(3)考核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由**电大统一布置,共安排三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三次成绩的平均分按30%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未按规定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

(4)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与要求。

2.终结性考试。

1) 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 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4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 以上的章节。

第四,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容易占40%,适中占40%,较难占20%。

第五,试题类型包括填充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分别占卷面总成绩%左右。

3) 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笔试与开卷方式。

4) 考试时限。

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90分钟。

5) 考核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终结性考试按百分制评阅,成绩按70%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有不同的具体考核要求。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知识能够认知;理解是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在认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准确的记忆和系统、深入的认识。在终结性考试中,了解的内容占考试内容的30% 左右,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占70%左右。

第一章绪论。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民族。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1.民族概念。

2.民族的基本特征。

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第三章民族发展。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 民族的产生。

理解:1.民族的发展。

2.民族的消亡。

第四章民族关系。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民族关系的概念。

理解:民族关系的特点

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第五章民族问题。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 民族问题的概念。

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掌握: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我国民族概况。

理解: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掌握: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民族平等团结的总政策。

理解:1.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和原则。

2.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内容。

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理解: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核内容及要求:

了解: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理解: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措施。

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了解: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2.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理解:民族文化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了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掌握: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了解: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理解:1.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2.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十四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理解:宗教及其社会影响。

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措施。

三、例题。1)填充题(写错别字不给分。每空1分,共15分。)

民族关系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有限性)。

二)单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我国开始大量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d )

a.进入17世纪后 b.进入18世纪后 c.进入19世纪后 d.进入20世纪后。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民族具有多维属性,其中主要是( abc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历史属性。

e. 人类属性。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我们应当把共同的语言作为民族的定义。

答:错。(2分)因为民族具有多个共同特征,把任何一个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3分)

5)论述题(25分)

什么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答: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利的保障和民族发展的促进问题。这是民族关系发展进程中十分值得注意的三个突出问题。(7分)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和享受上的不合理或差别,有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6分)

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在我国,一定意义上可以把民族平等、自治、发展的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的程度作为民族关系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保障和实现民族权利并有所发展,那么,民族关系也将相应地有所完善。可以说,民族权利与民族关系的状况是互为前提的正比例关系。

(6分)

民族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为民族发展服务的。

民族间的关系和民族的发展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实现同步发展。发展的利益,特别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利益将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6分)

2023年民族团结考试说明

2013年 民族团结教育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目标。内容标准层次要求。政治生活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 2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识记 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 4 我国的宗教政策识记 5 弘扬科学精神运用 中华民族大团结 1 两个共同 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 和 马克思主义五观 前言第...

2019考核说明

2011年教育系统综治 安全 法治工作考核说明。一 考核时间。11月中旬开始,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二 考核依据。海教发 号文件,海安县教育系统2011年度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考核表 镇教办 学校 海安县教育系统2011年度安全工作考核表 镇教办 学校 海安县教育系统2011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考核表 镇教...

车队考核说明

考核说明 车队是我厂的生产 生活服务单位,必须安全有力的。保证我厂生产的正常运行。车队的每位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现在我厂的经营压力很大,作为职工,应该想办法为我厂分忧。车队是我厂的消耗单位,每年油料 维修费 杂费 工资总和费用要在上百万元,是我厂经营成本一笔很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