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新课标体会

发布 2022-03-24 01:41:28 阅读 8220

第一部分前言。

1.化学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水平上。

2.化学研究的对象及问题: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3.义教化学任务:一个激发,三个引导。

激发学好化学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结:认识规律,形成基本观念;体验过程,启迪科学思维;人文关注,理解科学本质。

一、 课程性质。

与课程三维目标相对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有三大性质。

1.注重基础性。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物质世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为未来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强调实践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创设实验是化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二是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维、交流讨论中可以提高科学**能力。

3.关注人文性。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资源,净化优化生存环境是人类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六大课程理念。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学习有好心情。奥秘→兴趣→信心→意识→志向。

2.学习有好机会。平等学习→人人提升。

3.回顾有好感受。

4.**有好体验。**的过程→形成知识、技能→养成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和谐有好发展。人文环境要注意和谐,相信化学能促进人类发展。

6.成长有好评价。多样化(三维)。

三、三维目标行为动词。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3.体验性学习目标。

经历、体验、感受。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一、行为动词的分类变化。

1.增设新的行为动词。

在认知目标第二个层级中增加了“懂得”,在技能性学习目标的第一层级增加了“模仿操作”、第二层级增加了“独立操作”,在体验性学习目标上由低到高三个层级中增加了“经历”“认同”“内化”。至此,可以将认知性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将技能性目标划分为模仿操作和独立操作两个水平,将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

2.删除不具权威的行为动词。

3.降低了“简单计算”要求。

简单计算”在原大纲和原《实验稿》中一直当作技能性目标,比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课程标准对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的要求都比较低,在初中阶段较少涉及化学计算。。学生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中掌握“计算”技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故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学生进行繁琐的数**算,只需要学生能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含义即可。

二、“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变化。

在“知识目标”中,将“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降低为“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设计实验表示具备设计实验的能力且会完成实验的设计;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指仅仅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过程就行。

在“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将“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降低为“初步学习……”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降低为“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后者的要求比前者高,它要求学生到达“会”的程度,而初步学习只要求学生学习。说明并解释问题仅要求能够分析阐明问题的含义、原因、理由就行,解决问题还需要在阐明问题的基础上处理问题使有结果,后者的要求较高。

在“情感态度和睦价值观”目标中,将“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改为“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既降低了要求,又更加与科学精神内涵相靠近。初步养成某些科学品质是指经过培养而使之初步形成一些科学观念。发展则是指在形成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使之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后者的要求较低。

可以看出,通过行为动词的变化,来降低某些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将学习目标的表述更加具有操作性。《修订稿》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这些学习目标,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渗透到课程标准中。在sts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环境,成为stse。

可见,《修订稿》说明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情感的升华,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三、“课程内容”中行为动词的变化。

修订稿》中二级主题增加到了19个,其中,“科学**”这个一级主题下增加了一个二级主题:“(四)完成基本的学生实验”,明确学生必须要完成“粗盐中难溶性物质的去除”等8个实验,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科学**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其他四个一级主题规定了学习化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及需要的**活动。

1.对行为动词的统计。

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从25到31,理解从51到47,应用从9到11;技能性学习目标:模仿操作从1到1,独立操作从6到2;体验性学习目标:内化从8到8。

两版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总数都是100,认知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出现的频数最多,其中反映“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出现的频数最多,反映“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出现的频数最少。三个层次的行为动词使用频数的比约为3: 5:

1,即中间层级的学习目标较多,较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反映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出现的频数较少,是因为把过程和方法作为专门的内容标准(科学**的主题)来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具有很强的整体渗透性和动态生成性特点,很难同具体的内容一一对应。这类体验性目标宜在“课程目标”部分以整合的形式描述,不宜在“课程内容”中过分细化。

对比之下,技能性学习行为动词出现的频率降低,认知性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出现的频率上升,部分体验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变为认知性目标,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

2.降低了9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水平。

1)身边的化学物质:

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的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的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

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初在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物质的化学变化:

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知道可以利用化学变化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化学与社会发展: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

3.修订了一些目标的学习内容。

修订稿》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了精炼或润色。使得课程的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1)身边的化学物质。

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清、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b.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清、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b. 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了解结晶现象→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常见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b.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的重要性→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a.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b.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较大调整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第一,降低了部分课程内容的难度,特别是降低了对计算技能的要求;第二,明确了8个学生必做实验,提高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强调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第三,修订了一些难以理解和操作的条目,使得课程内容的范围和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具体,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第四,在sts教育基础上更加重视环境教育(stse教育),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第五,弘扬了化学学科价值,增加了部分学生生活和发展必须的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国家发展最新战略的内容。

不足:(1)对行为动词本身的内涵没有界定。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层级和行为动词的理解有差异,既便是工具书或课标读本对于相同的层级和行为动词的注释也不尽相同,这样容易引起学术界和实践者的混乱。

(2)对行为动词的使用比较随意。同一行为动词“认识”既出现在认知性目标的第二个层级中,也出现在体验性目标的第二个层级中,反映了两个不层级的学习水平,给教师解读课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带来了困惑。

建议:(1)进一步规范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本着统。

一、规范的原则,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内涵界定保持一致,将一些意义不明、难以操作的行为动词删除或做出修订。(2)加强对实践层面的培训并落实到实处。

四、教学建议。

一)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构建“知识和技能”基础目标时,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化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化学教育目标在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革评价方式,逐步实践化学新课程。...

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马圈子中学谷春娇。在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之后,作为新教师的我有一定的收获,尤其是在师生角色的转变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 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 的兴趣,课堂沉闷。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师...

《化学新课标学习》讲座心得体会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王煜。聆听了由西安文理学院所请特级教师王磊老师所作的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 专题讲座尤其有感触,虽说时间很短,却让我受益非浅。培训课上,王磊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 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再理解三方面内容作了精彩报告,听后深受启发。学习新课标后,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