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 7单元总复习

发布 2022-02-24 14:51:28 阅读 1457

九年级1——7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 化学实验设计原则: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节约性、效果显著。

4、 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5、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

6、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平放。

7、 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8、 洗涤玻璃仪器干净的标志是水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留下。

9、 酒精灯不用时,应该上灯帽,其理由是酒精蒸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使用时难以点燃。

10、 向酒精灯内加入酒精时不应超过2/3,不应少过1/4。

11、 **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12、 蜡烛燃烧:(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最亮的为内焰。

冷烧杯罩上方,有雾状物,有水生成。

那一导管插入灯芯,关口有蒸汽冒出,点火可以使之燃烧,证明焰心处又可以燃烧的气体生成。

纸杯罩在外,大量黑烟生成,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灭烛火,一缕白烟是蒸汽,蜡烛的白色是固体。

13、 “绿色化学”的核心:减少有毒物。

14、 专用仓库要求控制库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进行取样检查,用什么方法去除库内气体的试样?

方法一:先将100ml注射器推到顶,到现场抽取空气,并密封进气样品;

方法二:先将盛满水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拿到仓库,然后到尽水,再盖好玻璃片拿出。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燃烧匙中p必须过量的原因:p过量才能把空气中氧气耗掉使得氧气的耗掉的体积更接近于空气中氧气实际体积,与氧气充分反应。

体积小于1/5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把氧气耗尽;最后瓶内残余的氧气不能使红磷继续燃烧,也就是平黑混有残余的氧气;红磷燃烧后为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红磷多但无法耗尽氧气。

3、 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的反应。

4、 氧气三态变化:氧气———淡蓝色液体———淡蓝色学花状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天蓝色钢瓶里。

5、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6、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7、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8、 氧气物理性质:(1)在通常的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9、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0、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 在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2、 过氧化氢分解化学式:

高锰酸钾分解化学式:

1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力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14、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注意的问题。

15、 密度接近空气的或有毒的气体不用排空气法。

16、 检查氧气制取装置气密性的步骤:1)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进试管口2)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3)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17、 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1: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此法属于物理变化。2)原理2:利用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 水的组成:水通电实验,产生氢气和水,质量比1;8,体积比2;1。(正氢负氧,正少负多)

2、 水通电化学式:

3、 化合物: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

4、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5、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6、 元素与原子区别与联系。

7、 单质和化合物区别与联系。

8、 水受热蒸发的原因: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9、 宏观现象:大量粒子集合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微观现象:粒子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10、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 混合物和化合物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2、 水的净化:

加絮凝剂[明矾](利用絮凝剂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其沉淀出来。)—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吸附溶于水的杂质)——请水池——投药物消毒(使水进一步净化,除掉对人体有害物质,以保证饮用水安全。)

13、 证明纯水的方法:取一定量水蒸发至容器内无水,看容器底部是否有固体。

14、 过滤液体(一贴,二低,三靠)

15、 硬水: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检验:用肥皂水,泡沫多为软水,泡沫少为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化:煮沸。

16、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39×1018m3,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水总水量不到1%,我国水资源量为2.

8×1012m3(居世界第六),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17、 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18、 氧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式:

19、 消耗但水量最大的是:农业生产。

20、 检验氢气是否纯净时,移进火焰的试管应该试管口朝下且略倾斜。

21、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生产中“三废”的排放及农业成产种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

22、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

b、 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 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 用催化剂可将它变为汽油(水中不含碳元素)

23、 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初中教案 九年级化学17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全收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知识来自于实验,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就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和使用方法 实验的基本操作 科学 的一般过程等等,为同学们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考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1 2008 潍坊...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 物质的三态是三态之间的转换是由于 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例 2011 达州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汽油挥发。b 燃放烟花。c 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2 2010 丽水 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a ...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复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修改时注意,红字表示删除,紫字表示增加 共有8处错漏 改动 一 空气。1.空气的成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3.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 空气的污染源 煤燃烧产生的烟 可吸入颗粒物 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 防治污染的方法 加强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