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①认识溶解现象,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征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③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识点:(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形成条件:它们能相互溶解。(3)溶液特征:
均一(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在外界条件不发生该变的情况下,溶质不会从溶液分离出来)、透明(没有沉淀物的生成)、。4)溶解现象(1)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①温度②固体颗粒大小③是否搅拌(2)物质溶解伴随的现象①naoh、浓h2so4、cao等溶解于水使温度升高②nh4no3、mgcl2、nh4cl等溶解于水使温度降低③nacl、蔗糖、酒精等溶解于水时温度不变。(5)乳化现象:
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1.若从100ml密度为ag/ml,20%的稀硫酸中,取出10ml溶液,则这10m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剩余溶液的密度为___
2.碘是紫红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碘溶解在汽油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①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的示意图符合事实②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下列关于溶液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bcd、①③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是( )a硫酸钡和水 b煤油和水 c氢氧化铜和水 d碘固体和酒精。
5.如果家庭中将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味精⑥白酒⑦冰块⑧小苏打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溶液是a、①②b、①②cd、②③
6.丽丽帮妈妈做菜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丽丽猜测了几个因素,她决定对其中二个因素进行**,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因素如何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7.如何能够使kno3固体较快溶解水中,请提出你操作建议。
8.如右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入试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与固体b组合可能是下列中( )a稀盐酸和铁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氯化钠。
9.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型管内盛有红墨水,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可明显观察到红墨水的液面a液面低b液面高,请推测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所盛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写出两种组合)
10.右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①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②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11、为了**h2so4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是否放出热量,甲乙丙三位同学准备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选择的试剂是不合理的。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考虑,指出不合理的原因:① 同学不合理的原因是。
同学不合理的原因是。
12、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克分别放入50克水中,现象最相似是( )
a、cao caci2 b、feci3、naci c、caco3 baso4 d、naoh nh4no3
13.某同学设计一个趣味实验,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将分液漏斗里的适量水加入大试管中,使naoh完全溶解后,能观察现象是。
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4.下列现象属于乳化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用洗面奶去**上的油脂。
15.用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把沾在衣服上油污清洗干净,他们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2014届九年级化学第九章复习2(4.9)
目标:①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②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知识点:(一)溶液的分类(1)(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也就是说,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能再溶解其他物质。(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向溶液中加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则饱和②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与溶液共存且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减少则饱和。
(3)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升温(但ca(oh)2溶液是使溶液的温度降低)②加入溶剂(4)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温 (二)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1)溶质的性质例如:蔗糖易溶解于水,汽油难溶解于水。(2)溶剂的性质例如:
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植物油能溶解于汽油(3)温度例如:等质量蔗糖放在热水中比放在等质量的冷水溶解快 (三)溶解性定量表示(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2)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温度: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1、在200c时,将3g某物质放在盛有10**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则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0c的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时该物质在200c时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能证明氯化钾溶液在200c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少量的水 b、取少量该溶液降100c有晶体析出。
c、取少量溶液升温,无氯化钾析出d、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氯化钾晶体,不溶解。
c向一杯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经过充分溶解所得到得溶液溶质质量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4、t℃时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温度 c、加入硝酸钾 d、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有一瓶接近饱和nano3溶液转化成饱和方法有。
有一杯饱和石灰水转化成不饱和方法有。
6、如图有甲乙两种物质的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不加溶质,甲溶液最好采用的方法使之饱和,乙溶液最好采用___方法使之饱和。
7、t0c时一杯接近饱和澄清的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达到饱和溶液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少量生石灰b将溶液升温c将溶液降温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
c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物质加入到盛有10克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0c时___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表示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9、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a溶液 b、bc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10、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的晶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冰块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1、向盛有kno3固体的kno3溶液的试管加热,可以看到原不再溶解kno3固体又溶解;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氯化钠溶液试管里加少量水原没有溶解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12、已经除去泥沙的食盐中含有对人健康不利的氯化钙、氯化镁杂质,可以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反复冲洗达到精制的目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消耗能源,请你简述其中的道理。该氯化钠饱和溶液能一直使用吗?为什么?
cnano3溶解度为31.6克表示意义。
14、下列有关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
将36克氯化钠溶解100克水形成饱和溶液则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②200c100克kci溶液中最多溶解11克kci则200ckci溶解度为11克③20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31.6克kno3则200ckno3溶解度为31.6克④200c100克水中溶解18克kmno4则200ckmno4溶解度为18克⑤200c时naci溶解度为36克⑥300ci00克水中最多溶解45.
8克硝酸钾,则300ckno3溶解度为45.8
15、某同学在家中自制汽水时,在饮料中加入白糖、果汁、小苏打、凉开水,还加入了柠檬酸,请问。
1)加入柠檬酸的目的是什么?(2)饮用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什么?
3)饮用汽水后,往往易打嗝,原因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能源。常州市花园中学蔡留娣。本章结构 1 本章在全书中的结构。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程的最后一章,通过前面八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科学 能力,初步具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 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练习
第九章阶段测试 科学版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其化学式为 2.环保部门为了使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实施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 废纸 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非金属单质b.盐类。c.有...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过关考试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20小题共40分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 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具有无色透明性 c.具有均。一 稳定性 d。组成中一定有水。2 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 医用酒精 b 稀盐酸 c 汽水 d 冰 水混合物。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剂只能是水 c 同一溶液中,上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