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发布 2022-02-08 17:31:28 阅读 1072

1、 概述。

1.1、 工程概述。

隧道全长1001.5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438+900、dk439+901.5;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

dk438+900、dk439+910.5。隧道位于右偏曲线上,左线曲线半径9000m,由小里程至大里程设计坡度2%,竖曲线半径25000m,具体分布见表1-1。

表1-1 陈山坞隧道围岩分布情况表。

1.2、 地貌特征。

随址区为剥蚀丘陵区(ⅲb),自然坡度20~50°,植被茂密,多位松林、灌木、杂草等。

1.3、 地层岩性。

1)1 qedl含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35%的粗角砾,厚度约为20m。

1)1 qed+dl含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砾石,厚度0.8~2.1m,发布于丘坡表层。

2)1 zlz 长石石英砂岩,灰黄色,全风化,土柱状。

2)2 zlz 长石石英砂岩,灰黄色,强风化,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2)3 zlz 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弱风化,岩质硬,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240°∠76°,123°∠68°

1.4、 地质构造。

f1:洞身dk439+320处发育f1断层,属姜村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次级断层,压扭性,后期活动显张性,断层产状340°∠76°。断裂表现为挤压破碎带,带宽5~10米,带内岩体泥化现象严重,钻探揭示破碎带厚度约6m。

1.5、 水文地质。

dk440+855~dk441+116地下水只要为基岩裂隙及孔隙水,**最大涌水量为51m3 /d;dk441+116~270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最大涌水量为1356m3 /d;dk441+270~dk442+012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孔隙水,**最大涌水量为251m3 /d;隧道其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环境水无侵蚀性,碳化环境作用等级t2。

1.6、 物理地质。

**动峰加速度小于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7、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地基基本承载力。

1)1 qdel含砾粉质黏土,硬塑,σ0 =180kpa,ⅲ;

1)2 qed+dl粉质黏土,硬塑,σ0 =180kpa,ⅲ;

2)1 z1z长石石英杂砂岩,全风化,σ0 =250kpa,ⅲ;

2)2 z1z长石石英杂砂岩,强风化,σ0 =500kpa,ⅳ;

2)3 z1z长石石英杂砂岩,强风化,σ0 =800kpa,ⅴ。

2、 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使隧道结构既安全,满足其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1)根据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掌握围岩和支护的状态,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通过监测数据的连续变化,分析支护结构的作用及效果,确定二衬和仰拱的施作时间;

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为大变形发展情况及研究、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4)将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反馈于隧道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中,确定施工管理等级;

5)积累资料,供以后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3、 监控量测的原则。

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结合我公司在以往隧道监测中积累的经验,编制本监测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

2)根据监测对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围岩的实际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设计先进的监测系统。

4)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便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6)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编制监测方案。

4、 编制依据及原则。

4.1 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4)《京福铁路客专闽赣ii标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6)《陈山坞隧道设计图》合福施(隧)97

4.2 编制原则。

1) 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 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确保结构的安全;确保各项土工环境标准控制在限定值范围内;

3) 施工部署科学合理,施工工艺成熟先进,各项保证体系完善,保证措施具体可行;

4) 充分估计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隐患,提前准备好周密详尽的预防措施。

5、 监测重点难点。

针对陈山坞隧道工程的特点,为确保暗挖和明挖的顺利安全施工,切实做到监测指导施工,科学合理化施工。并拟定针对性措施,详见表1-2 “监测难点、重点及对策表”

表1-2 监测难点、重点及对策表。

6、 监控量测内容。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如业主、监理根据陈山坞隧道的地质、水文条件,确定需要选测项目的,可以依据文件实施选测项目,具体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3、表1-4

表1-3 陈山坞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

表1-4 陈山坞隧道监控量测选测项目表。

7、 监控项目的实施方案。

7.1 洞内外观察。

7.1.1洞内外观察的内容。

1) 洞内观察包括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有无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工作面稳定状态等;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图,填写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2) 对已施工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应记录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是否变形及二次衬砌效果等。

3)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沉陷、开裂、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

4) 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测。

7.1.2洞内外观察的目的。

通过对洞内外观察,以达到:

1)**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3)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4)掌握地表变形变位及开裂等情况。

7.1.3洞内外观察的方法。

每次爆破开挖后,利用地质素描、照相或摄像技术将观测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进行详细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具体的里程位置以及对异常情况的描述。

7.2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7.2.1监测内容。

拱顶下沉监测,是指对隧道拱顶的实际下沉位移值进行监测,是相对于不动点的绝对位移。

7.2.2监测目的。

对隧道拱顶进行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目的:

1)通过拱顶位移监测,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

2)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

7.2.3监测方点的布置。

在隧道中心线拱顶处埋设带挂钩的预埋件作为拱顶下沉监测点,监测点采用长35cm,φ25的钢筋,钢筋顶端焊接钢筋圆环。监测点在钢拱架上焊接牢固,初喷完混凝土后,对附着在监测点上的混凝土进行清除,在面对进洞方向粘贴反射片。为防止挖掘机等机械碰桩测桩,测桩只能外露5厘米左右,测桩头需设保护罩,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 编制依据。1 笔架山隧道设计图 图号 哈大客专沈大施隧05 01 05a 笔架山隧道位于dk67 255 dk67 600区间,全长345m。处于iii 度 区,该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每道采用2条测线4个钢钩,围岩内位移计2个,5个压力盒,5个钢筋应力计。拱顶下沉及浅埋的地表下沉采用水准仪...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贵阳至开阳铁路。中铁五局贵开铁路工程指挥部开阳分部。二 一一年一月。目录。一 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 1 1 监控量测目的 1 2 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主要内容 1 3 监控量测项目 2 4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3 5 监控量测频率 5 6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6 7 监控量测设备 8 8 监...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青荣城际铁路qrzh vi标。陶家夼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二 一一年十月。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陶家夼隧道全长3670米,中心里程dk265 010.00,隧道施工区域地质较差,施工工期较长,为本线的控制性工程。隧道施工区域区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