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发布 2022-02-08 17:36:28 阅读 8552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4、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隧道设计图纸、文件及资料。

5、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二、工程概况。

改建铁路xxxx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三标全段位于xx县境内,施工里程为:d1k152+543~d2k177+436,线路长度xxkm,本标段内有隧道8座,共计9765米。

号隧道:隧道位于xx县xx镇境内,全长2390m,最大埋深96米。设计ⅳ级围岩320m占隧道总长的16.

8%,v级围岩1580m占隧道总长的83.2%。隧区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淤泥质黏土、松软土、细砂、粗圆砾土、粉质黏土,坡洪积淤泥质土、松软土、粉质黏土及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中统马头山组砂岩夹泥岩及下统普昌河组泥岩夹砂岩、泥灰岩。

全隧围岩条件较差,施工中需穿越玉碗水向斜,约在dkxx+652附近,在dkxx+100附近为弱膨胀土地质,因此易造成隧道坍方和变形。

号隧道:隧道位于xx县xx镇境内,全长800m,最大埋深40米。设计洞门及明洞20m,占隧道总长的6.

7%,v级围岩280m占隧道总长的93.3%,隧区属山间盆地与低中山宽谷缓坡过渡区。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间沟槽内,隧区内最高峰约1955m,相对高差约80m。

隧区内多被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覆盖,一般厚0~2m,局部较厚。斜坡地带地表多为松林或杂木,局部平缓处被垦为旱地。自然坡度一般10~30°,局部为陡壁,植被较发育。

号隧道:隧道位于xx县xx镇境内,全长1299m,最大埋深95米。设计ⅳ级围岩610m,占隧道总长的47%,v级围岩689m占隧道总长的53%,隧区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黏土、松软土,坡残积粉质黏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普昌河组泥岩夹砂岩、泥灰岩以及砂岩夹泥岩,泥灰岩。

隧道进出口边坡顺层,泥岩有弱膨胀性,因此易造成隧道坍方和滑坡现象。

号隧道:隧道位于xx县xx镇境内,全长 410m,最大埋深48m。隧区属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

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间沟槽内,进口高程约1898m,出口高程约1905m,隧区内最高峰约2014m,相对高差约110m,自然坡度一般10~30°,局部为陡壁。隧区内斜坡地带地表多为松树林或灌木,局部平缓处被垦为旱地;沟槽内地形平缓开阔,夏季多为水田,冬季多为旱地。

号隧道:隧道位于xx县xx镇境内,全长 419m,埋深约10~40m。隧区属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最高峰约1980m,相对高差约50m,自然坡度10~30°,局部为陡坡。

区内丘坡上覆土层较薄,地表多为松树林或灌木。

号隧道:隧道全长219m,埋深10~40m,为一座浅埋隧道。隧区属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最高峰约1980m,相对高差约50m,自然坡度10~30°,局部为陡坡。

区内丘坡上覆土层较薄,地表多为松树林或灌木。

号隧道:隧道全长862m,埋深70m。隧区属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地面高程1946~2060m,自然坡度15~50°,局部为陡坡,区内坡面植被较发育,部分垦为旱地。

号隧道:隧道全长554m,埋深64m。隧区属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920~2030m,相对高差30~100m,自然坡度15~50°,局部为陡坡,进出口缓坡地带多垦为旱地,隧道洞身坡面植被发育。

号隧道:隧道全长243m,埋深41m。隧区属剥蚀低中山宽谷缓坡地貌,地势左低右高,线路左侧为xx江支流河谷,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940~2050m,相对高差30~110m,自然横坡5~45°不等,局部为陡坡,坡面植被发育。

三、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一)、地层岩性。

隧区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淤泥质黏土、松软土、细砂、粗圆砾土、粉质黏土,坡洪积(q4dl+pl)淤泥质土、松软土、粉质黏土及坡残积(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中统马头山组(k2m)砂岩夹泥岩及下统普昌河组(k1p)泥岩夹砂岩、泥灰岩。

4-3﹥粉质黏土(q4al+pl):紫红色、棕红色,硬塑状,土质不甚均匀。分布于隧道进口山体前缘堆积区内,一般厚度2~10m。属ⅱ级普通土。

5-1﹥淤泥质土(q4dl+pl):褐灰色、浅灰色,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偶含泥岩、砂岩风化物。呈透镜状分布于dk59+720~dk59+820及d1k61+560以后段低洼沟槽内,根据钻探揭露,一般厚度0~2m,局部可达5m,工程性质较差,静探贯入阻力小于800kpa,压缩模量2.

3~3.2mpa。属ⅱ级普通土。

5-2﹥松软土(q4dl+pl):褐红、褐黄色,土质不均,含有泥岩、砂岩风化物。分布于dk59+720~dk59+820及d1k61+560以后段沟槽内,根据钻探揭露,该层透镜状分布,层厚0~2m,工程性质较差,静探贯入阻力小于800~1500kpa,压缩模量3.

2~5mpa。属ⅱ级普通土。

5-3﹥粉质黏土(q4dl+pl):棕褐色、褐红色、褐灰色,硬塑,质不均匀,约含10%左右的泥岩、砂岩质角砾,厚2~5m。分布于进出口段山间沟槽内,属ⅱ级普通土。

6-2﹥松软土(q4dl+el):浅灰、浅黄、黄褐色,软塑状,含少量粉粒,手搓时有砂感,无包含物,质均匀。分布于dk71+090~+245段平缓斜坡地段及低洼沟槽内,根据钻探揭露厚0~3m,呈透镜状赋存。

属ⅱ级普通土。

6-3﹥粉质黏土(q4dl+el):褐红色、棕褐色、灰褐色,硬塑,土质不均,约含10~20%左右的砂泥岩质角砾,厚2m,部分稍厚。普遍分布于隧区斜坡地带,属ⅱ级普通土。

8-3﹥粉质黏土(q3al+pl):棕红色、灰黄、浅黄色,硬塑。土质不纯,含少量砂,局部含少量卵石。

分布于dk71+380~640段地表,据钻探揭露,厚0~15m,为xx江古阶地剥蚀后残留。属ⅱ级普通土。

8-6﹥卵石土(q3al+pl):灰黄、浅黄色,稍湿,中密。卵石占50~60%,ф6~10cm,石质为砂岩等,黏性土及砂填充。

据地表调绘,分布于隧道洞身d2k71+380~+640段地表,厚0~8m,为xx江古阶地剥蚀后残留。属ⅲ级普通土。

11-1﹥砂岩夹泥岩、砾岩(k2m):灰白、灰黄、紫红色,砂岩为中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钙质胶结为主,部分为长石石英砂岩;泥岩泥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岩层产状陡倾,部分近于直立,节理较发育,岩体破碎;泥岩岩质软,易风化,浸水后易软化崩解。

差异风化较大,砂岩全风化带(w4)呈土状、砂状,厚0~2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钻探岩心呈土夹块石、碎石状,厚10~25m,局部稍厚,属ⅳ级软石;其下为弱风化带(w2),岩质较坚硬,属ⅳ级软石;泥岩全风化带(w4)呈土状,厚0~2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钻探岩心呈土夹块石、碎石状,厚10~30m,属ⅳ级软石;其下为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因差异风化,全风化及强风化带厚度各处不均,与下伏k1p地层呈整合接触。

12-1﹥泥岩夹砂岩、泥灰岩(k1p):紫红色、砖红色,局部黄灰色、灰色,泥质、粉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泥质胶结,节理较发育,岩质软,易风化,浸水后易软化崩解。风化带厚度不均,风化差异大,全风化带(w4)呈土状,厚0~2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呈土夹碎石、角砾状,厚10~30m,属ⅳ级软石;其下为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

根据区域地质报告,及现场勘察结果,该层局部含石膏。根据dz-06-312钻孔7.0~7.

4m取泥岩全风化(w4)进行膨胀性试验(2009-广大详判-28),自由膨胀率fs=61%,阳离子交换量cec(nh4+)=17.9mmol/100g,蒙脱石含量m=15.53(%)为若膨胀土。

13﹥正长斑岩(ξπ53):黄绿、绿灰、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后呈黄灰色、黄绿色。根据钻探揭露,全风化带(w4)厚2~15m,岩心多呈土夹角砾状,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岩心多呈碎块状,质较软,易折断,属ⅳ级软石;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

主要分布于d2k71+200~+360段,与白垩系下统高丰寺组(k1g)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 编制依据。1 笔架山隧道设计图 图号 哈大客专沈大施隧05 01 05a 笔架山隧道位于dk67 255 dk67 600区间,全长345m。处于iii 度 区,该隧道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每道采用2条测线4个钢钩,围岩内位移计2个,5个压力盒,5个钢筋应力计。拱顶下沉及浅埋的地表下沉采用水准仪...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贵阳至开阳铁路。中铁五局贵开铁路工程指挥部开阳分部。二 一一年一月。目录。一 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 1 1 监控量测目的 1 2 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主要内容 1 3 监控量测项目 2 4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3 5 监控量测频率 5 6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6 7 监控量测设备 8 8 监...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青荣城际铁路qrzh vi标。陶家夼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七局集团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二 一一年十月。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陶家夼隧道全长3670米,中心里程dk265 010.00,隧道施工区域地质较差,施工工期较长,为本线的控制性工程。隧道施工区域区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