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及应试技巧。
一、2023年高考全国2卷命题特点:
2023年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历史,试卷考查内容和方式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在有所变化的同时保持试卷结构和难度的平稳,延续新课标2文综卷的特色,题目平和、朴实,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
1.考查方向保持稳定。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
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对考生的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较为全面。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须结合所学知识。
2.试题难度较为平稳。命题材料简洁明了,没有大的阅读障碍。
材料体现的逻辑关系清晰贯通,指向性明确具体,考生容易归纳总结出材料主题。选择题区分度较大,多数试题学生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材料分析题中的第41题与42题,材料线索清晰,第42题设问开放,能让考生有话可说;选做题部分均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试卷较好地把握住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明确主题之后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3.注重能力考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考查的学科能力来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问题的能力均有考查。
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在试卷中也得到较好地体现。如第24题借助历史地图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命题均以材料出题,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如第25题和35题所体现的考查方向;对考生历史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能够充分体现。总体来看,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4.突出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命题材料鲜活生动,丰富多样;从考查方向来看,关注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解读,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
材料的选择和命题的导向,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另。
一方面于潜移默化中表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纵深感。
二、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深入研究和领会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是了解高考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的唯一正确途径。
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是指导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高考的考试性质、指导思想、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等,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表示: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些命题专家多次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原则;远离教材,越来越远,是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趋势。
2.认真分析高考命题的特点:
1).试题形式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征。
选择题基本上为清一色的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比例有所上升;选择题中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选择题等形式被迅速淘汰;主观题全部为材料问答题,其背景材料较为丰富;两道必做题中有一道为开放性试题,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图表材料在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通常是一个表和一幅图。试卷文字阅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综卷的历史部分由2023年约2800个字符逐渐增加到目前的3700个左右的字符。
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凸显,主题鲜明。突出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历史与其他学科关系更为密切的一些内容,如文学史、科技史、当代思想政治等则极少涉及。
3).能力考查覆盖全面,力度到位。
一是材料成为试卷主体,材料内容远离教材,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二是对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与材料信息的考查贯穿始终;
三是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大大淡化,直接考查知识为主的试题分值下降到20%以下;
四是综合题更加强调独立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其开放性日益突出。试卷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问题”四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试题设计力求创新,突出学科特征,刻意反映史学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
3.对高考命题规律的探析:
1)强调历史过程,突出主干知识及其结构。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前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世界各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表现及特征;中外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历史比较。
2)注重历史解释,能力考查的起点。
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将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成为构成试卷的主体。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关注学科素养,强调史学方法。
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每年都有题目涉及,这体现了高考命题对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视。史学思想和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及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问题史学”、“计量史学”、“概念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生态史学”等等。
4)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
突出体现;二是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考纲是将高中课标与高校课程的衔接,而不是翻版。而考试的趋势是远离教材,越来越远。
4、精心构思复习规划:
1)、搞好通史和专题复习,夯实学生的历史知识功底。第一轮复习按照现行教材的专题体系进行,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结构,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教学,没有必要搞花架子。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梳理线条,力求给学生一个知识点齐全、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
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先扎实掌握每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识记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然后进行必要的细化和深化,即所谓学科内容的拓展,以此为基础形成基础知识框架体系。
备考中仍要加强通史教学,指导学生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以及每一阶段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的好坏,除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信息外,还取决于学生审题的准确程度。审题的关键是搞清楚问题要求回答什么,根据什么进行回答。
教师要告诉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设问方式非常重要,因为设问方式实际上规定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如果设问方式提示依据某某材料如何如何,就意味着答案就在该材料中,你只管这个材料即可找到答案;如果设问方式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如何,那就根据你所判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回忆所学历史知识回答即可。
教师在指导备考时需经常关注这些细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答题思维品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例如对“理解”层面的要求:
第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等;
第二步:了解、掌握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特点、认识事物的性质、实质等;
第三步:总结历;史事物的成败原因、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地位、经验教训等;
第四步:研究这个历史事物与其它历史事物的关系,研究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的关系,研究它所反映的历史规律以及和现实的关系。
5、认真分析学生答题失误原因:(1).阅读能力欠佳。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这在综合题和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考生平均约50%的失分都与这一因素有关。
试题材料的阅读难度有关。主要是文言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
与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有关。考生对陌生的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往往是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在世界史部分尤为突出。
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关。考生无法将已有知识和试题内容建立有效联系。
与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不足有关。长期以来教学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
2).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全面,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固。
高考试题注重对基本历史知识即主干知识的考查,而很多考生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够全面,对重要历史问题认识不到位,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尤其对历史事物之间某些隐性的、内在的联系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由这一因素所导致的失分约占15%。
3).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
考生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也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根据教研机构对7年高考试卷的抽样分析统计,该因素约占失分总量的10%上下,这在选择题的表现中尤为突出。
4).历史思维能力欠缺。
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不足,仍然是近年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这在综合题里表现尤为突出,综合题里有1/3的失分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有些考生在这方面的选择题中失分也比较严重。
5).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考生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认识、分析、判断、说明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迁移的能力与高考要求存在差距,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失分原因。这与高考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密切相关,目前与这一因素有关的失分不少于15%。如全国卷选修一的改革题,几乎从不直接考教材内容,解题的关键,就是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将所学分析评价改革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问题中。
6).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缺陷。
新课标教材淡化通史观念,弱化了历史阶段特征。但高考强调对历史整体及发展过程的把握,必做题涉及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内容也很正常。不少试题看似孤立地考查某个考点,实则考查历史事物之间的深层联系。
考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事件的阶段特征,就无法对试题做出正确解答。教师的教学能否注意弥补教材缺陷,已成为关系考生得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7).学科素养贫乏。
考生文史知识和史学素养贫乏导致失分,是近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自2023年以来,高考试题中旨在考查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选择题,每年在试卷中至少各有一题基本成为定例,并且还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渗透,其失分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8).缺乏答题技巧的总结和提升。①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一是忽视试题设问的解读,不能准确把握试题的考查意图,导致解答思路偏离主题;
二是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差;有些材料文字多、信息量大的主观题,往往包含了答案的全部要点或基本要点,只要从材料中抓出关键词,用心归纳,提炼信息,就能得到基本分。
不会审题,不能准确把握题意;
不会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会多角度分析和论证问题;④思维混乱,逻辑欠缺,层次不清;⑤主观题不按问题的分值组织答案;
不能准确地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答案,不能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
组织答案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三、应试技巧:1.阅读与审题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试卷长度即试题文字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文综卷的字符由原来不到8000个增加到目前的9000多个,历史卷的字符则由2700个增加到3700个,这样阅读理解材料的速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试卷审题、答卷时间分析:中文正常阅读速度为符/分钟,审题时间则按正常阅读时间的3倍来计算。那么,文综试卷完成试题审读只需50分钟左右。
其中试卷中的**按每图100个字符计算。中文正常书写速度为50字/分钟,答卷书写时间可按正常所需时间的2倍计算。那么,文综试卷完成答案的书写约需60-70分钟。
这样,总共需要两个小时就能答完试卷。
但是,大多数考生常常是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不成答卷。②快速阅读的关注点:
关注点就是:地域和时间范围。这其中包括国家、地区、地点、历史时期、朝代、年代、时代或阶段特征等,要特别注意括号内的注释,这。
些注释往往与试题答案直接有关。材料的立场、观点和指向,题目的答题要求,综合题目前主要是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回答问题。
2.答题技巧。
选择题:历史选择题通常为最佳选择题,应注意总结归纳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的不同表述风格和习惯;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宜在含义截然相反或十分相似的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综合题:读题时要注意标出重点和关键点,提炼出所有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回答问题。考生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五化”,即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和重点重复化。
3.复核技巧。
考生对于选择题,只对答案拿不准的题目进行复核,重点是读懂读透题意,同时注意不要花费过多时间。要把时间多留给综合题。综合题,是复核的重点,要看看材料的有效信息充分采用了没有;想想相关的知识充分运用了没有;要看看和想想还有什么疏漏,表达全面、充分了没有。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就可以完成答卷。
2023年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 纲要版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永友。一 2005 010广东新高考主观题一览表。二 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 历史 卷命题特点和2011年命题 关于2010年选择题 主观题和全卷命题特点的具体分析见爱学网 华附 历史课程模块一的前两讲 2010年高考试卷分析和命题展望 ...
2023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一 2014年高考情况分析及启示。1.数学 文 数学 文 理综 英语 文 这四项闯入全市前三强,且都能与第4名拉开一定距离,显示出这三科的备考方案及备考过程较为成功,值得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做的最好的是数学组,可以说是完胜,该学科组一定有他们独到而成功的一套做法,务必进行总结借鉴。理综组的生物科...
2023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1 紧扣主干知识,力争 陈 题新做 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样题,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的一些主干知识 核心知识如社会生活热点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共存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 物质的量 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均是高考试题中的 常客 几乎每年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