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走近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1.内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 ⅱ
3)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ⅱ
4)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ⅱ
5)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ⅰ
2.解读:本单元是生物的物质基础,知识点难度较低,主要是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氨基酸的判断是本单元的一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需加强相应计算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知识在单科卷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一些,在综合卷经常与其它知识相联系考查。复习本单元时需注意:
1)理解基本概念,巩固基本知识;
2)与后面的知识相联系,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从而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如蛋白质知识,可以联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合成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水的知识包括水的存在形式、水的代谢和水的调节等相联系,通过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既可以巩固和理解知识,同时又能提高综合能力。
观察——显微镜。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细胞学说细胞是一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大量元素 c、h、o、n、p、k、ca和mg
胞元素微量元素 fe、mn、zn、cu、b和mo
基本元素 c、h、o和n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糖类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分子组成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脂肪——储能物质。
化脂质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合固醇——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物蛋白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n↑等。rna缩合c、h、o
核酸n↓pdna←―dna单链←――核苷酸。
第一课时走近细胞。
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
镜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头物镜:带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光学结构反平面:视野变暗
光。镜凹面:视野变亮。
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机械结构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
2.操作流程: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象→将要放大的物象移到视野**→转动转化器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3.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五、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内容可概括为: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例1.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向**,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象移到视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标本染色较深视野相对较暗,应调亮视野;物象在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位置应在左下方,通过向右上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转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高镜筒;转换高倍镜之前应使物象移向视野**,以便进一步观察。
故答案:c[**:学*科*网z*x*x*k]
归纳总结:1.显微镜使用应遵循“先低后高”;
2.物象移动遵循“偏向**移向**”;
3.观察染色较深的标本时应调亮视野,观察活细胞或无色标本时应调暗视野。
第二课时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可划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h、o、n、p、k、ca和mg
微量元素:fe、mn、zn、cu、b和mo
c、h、o和n四种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多,是基本元素,其中c可通过化学键相连成链或环,形成多种生物大分子,是最基本元素。
二、水。1.细胞中的含量。
生物体内含水超过50%,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受温度的影响,高温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3.水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水与代谢、抗逆性和稳态的调节密切相关,注重相互联系。
三、无机盐。
1.存在形式。
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生理功能。
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常见无机盐离子的功能。
i: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时患贫血;
mg: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例2.下列关对生物体内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幼小的生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时,代谢越活跃。
b.自由水是良好的容剂,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c.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一部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d.心肌坚韧、血液液态,但含水量相差无几,原因是心肌内全是结合水。
解析:结合水在细胞中与其他化合物相结合,含量较为稳定一般维持在4.5%左右;自由水在细胞中游离存在,自由游动,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运送养料与废物;细胞内自由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不同器官含水量有所不同,血液主要含有自由水故呈现液态,心肌内主要含结合水故较为坚韧。
故答案:d
知识归纳。自由水与代谢密切相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是动态变化,受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升高温度时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降低温度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
第三课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组成。
只有c、h和o三种元素。
2.种类。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被吸收。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另外比较常见还有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最常见的是蔗糖,还有麦芽糖以及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
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
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3.功能。主要是提供能量,还参与生物细胞物质的构成。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以c、h和o三种元素为主,个别还含有n和p等。
2.种类。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及减压的作用。
②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第四课时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一、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元素组成。
以c、h、o和n为主,个别还含有s、fe等。
2.基本单位。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常见的有20多种,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并且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结构同时为:
**:学&科&网]
其中-r根据不同氨基酸种类而不同。
3.蛋白质的形成方式。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缩合反应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同时脱掉一分子水,连接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4.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四方面构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复习
实验卷。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使用50 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教案
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第37讲生态系统的概念 类型和结构。一 考点内容全解。一 本讲考什么。1.概念。2.类型。1 森林生态系统。特点 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 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2 草原生态系统。特点 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教案
第六部分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新进展。第45讲微生物基础。一 考点内容全解。一 本讲考点是什么?1.微生物的类群。1 微生物的概念及类群。微生物是指形体微小 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它包括有非细胞生物,如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细胞生物,又可分为原核生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