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①稀缺性;②效率。
3.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4.效率: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5.“稀缺性”与“效率”的关系:①人们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②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
6.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①生产什么?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④如何做出决策?
7.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基本问题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具体化)①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
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②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
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③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
那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④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
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8.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四个阶段:①描述公共部门从事的活动;(按照科诺里等的归纳,**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管制、定价、提供物品这三种类型。
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归纳,则可以分为四类:生产产品及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及服务;收入再分配。)②分析并****活动的全部结果;(想要对一项**活动做出公允的判断,首先必须了解该项活动会形成哪些影响,带来怎样的结果,这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活动往往会同时影响到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另外,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完全有可能大大偏离它的初衷。正因为如此,在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时,必须做到全面、慎重,以免好心办成了坏事。
既没有达到起初设想的效果,又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社会资源。)③评估可选的政策;(要想做出全面的分析,还必须对可供选择的政策予以评估。此时,建立评估标准可能是必要的举措,即先要了解政策的目标,接下来要确定具体的政策在怎样的程度上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不过,一般而言,**往往会同时抱有多个目标,如果某项政策对一个目标更为有利,而其他政策则更有助于另外的目标,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这时,一套确定的评估标准和决策框架就必不可少了。说到底,这仍然是权衡取舍的关系,也正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④解释政治程序。(公共部门的相关决策是集体决策,集体决策一般会通过政治程序来解决。此时,决策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经济学与政治学都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不过,经济学的视角更偏重于经济激励和行为主体的自利性。)
9.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
10.实证方法:一种研究方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
11.实证经济学:试**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12.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13.实证性的表述: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
14.规范性的表述: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可能根本无所谓对或错,从而也就不可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
15.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而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1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①研究者这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活动的全部结果;②要对**活动加以科学分类,从收支的角度来看,**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预算、支出与税收;③要对**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这种评估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的行为目标是否合理?采用的政策手段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
17.威廉·配第将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①军费;②**俸禄与司法费用;③宗教事务经费;④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⑤孤儿抚养费及无业人员生活救济费;⑥修桥铺路费及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18.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第一次将财政理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而加以系统归纳。
主张经济自由,认为**不应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但是他同时也强调**存在的必要性。斯密指出,**有保卫国家与民众的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并维持公共工程与公共事业的职责,为此,它必须筹措经费以完成这些职责。斯密还分析了**的收入**、征税原则,以及通过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富论》的问世使财政理论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19.马斯格雷夫“公共经济”概念:《财政学理论》。
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规制问题;80年代:
**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步,比如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对规制问题的研究;90年代:经济学家更加关心公共政策对公共经济带来的后果。
20.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关系:①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②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③相比较而言,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至少在两方面有所扩展,一是**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关于**的选择和决策。
21.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学科。
22.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模型提出的质疑:认为应当研究**“做了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内还是公共领域外基本上都是自利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被视为自利群体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果。公共选择理论的这种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是可以商榷的,但是不可否认,它已经使经济学家们对**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3.公共利益模型:传统上,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会理所当然地推行慈善性政策。 称之为公共利益模型。
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1.混合经济(名词解释):是指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与**行为的结合,而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是市场机制与**干预的结合。
2.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如何在市场与**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使两种机制能够有效地相互配合。
3.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①习惯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优点:习惯作为一种稳定的社会力量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缺点:
窒息了社会创新。传统社会的生产发展极其缓慢,社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而且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物品。②命令机制:
**配置资源(指令经济、**计划经济)。优点: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缺点: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势必造成经济决策权的集中和社会组织的等级制度,并导致社会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总体福利遭到损害等结果。③市场机制:通过**体系调节市场经济。
优点:是由一种竞争的**制度来决定的;缺点:国家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4.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优越性:①得到法律确认和国家保护的私有财产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积累财富而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在限制或剥夺个人财产权利的传统社会中是几乎不存在的;②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活动导致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得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远远超过以往一切社会总和的生产力;③市场经济的**体系把关于人们经济行为的信号集中起来为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提供信息;④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方式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经济活动中供求机会的信息,而信息与充分利用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2个必要条件;⑤另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于竞争,竞争使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出现,竞争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竞争还可以造就一种十分灵活的**体系。
归纳而言,竞争的巨大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市场经济中信息分配的效率。
5.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财产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人们可以自由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没有工会;**的作用很小,只负责执行少数基本职责。
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有搜寻市场信息的自由,并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准则行事,即力图以最低限度的资金、人力消耗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工资或效用。
6.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由于不存在**的经济干预、巨大经济组织的市场力量和生产者主权等,自由市场经济是通过自由**体系的自发力量来推动经济运行的。
7.自由**体系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二是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
8.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1、自由放任2、面向消费者3、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
9.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效率就是指在给定的投入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用,或者说为人们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10.亚当·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论断:在“无形之手”——市场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众人却能够最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
换言之,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谁刻意追求社会总体的经济福利,所有人最关心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结果却促进了社会普遍的福利水平。
12.“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完全竞争。
13.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它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如此巨大优势,但它不能确保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
它可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公平”。自由放任的竞争有可能会带来普遍的不平等,它无法保证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得到必要水平的收入及消费。事实上,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样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包括:
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等。
14.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①第一定理:
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竞争性经济是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下,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②第二定理:
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换言之,如果有一种资源配置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最偏好的,那么只要**对财富的初始禀赋进行再分配,其后竞争性的市场机制运作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
15.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规范性的。即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等。
1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理解:①第一定理一方面表明了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它也表明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种种前提条件。
②第二定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人们对市场机制无法产生公平结果的质疑,从而提供了运用该机制配置资源的一个主要理由。
17.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
有足够的市场;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完全按照竞争规则行事;存在均衡状态。当这些条件成立时,定理的结论——资源有效配置,才可能实现。
18.帕累托效率:当经济运行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即:利己而不损人。
19.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境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公共经济学复习
6 什么是所得税,它有何特点?所谓所得课税,就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这一课税体系,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工薪税 所得课税的类型主要有 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和分类综合所得税。所得课税的特点有 1 所得课税对象是一定的所得额,而且是扣除了各项成本 费用开...
公共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2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
公共经济学复习
公共经济学。一 名词解释。1.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境界 已不存在生产上的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他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达到一般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