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市政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2:40:28 阅读 8501

夜大复习题:11-12

考试题型。一.单选。

二.多选。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1.城市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 (p1)

城市管理与一般的管理概念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城市管理不仅仅是施政。城市管理的主体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②城市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所谓中性,是指不偏不倚,以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和做到的中间人标准为要求。③城市管理强调的是“过程”

2.城市治理 (p7、p15、p68)

用社会化管理的含义来看待城市管理,管理就是管治。治理是指分部门、分层次进行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要求**在内部进行分权、放权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开展和社会组织平权的改革,在这个意义上, 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就是城市治理。

3.城市管理的主体 (p10)

城市管理的主体:城市的各级**、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

原因:①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城市。由一个综合体作为管理城市的主体,比只有**一方面的积极性好得多,**本身就是一个公共物品,**的管理也需要成本

城市管理的对象即城市公共事务,要大家共同来管理

城市管理需要有制度与机制上的保证,城市的各级**、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制度制定之后,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和维护。

作用:城市**担当的角色是“教练”,职能时“掌舵”

4.城市的定义 (p18)

城市又称都市,城是指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城墙,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

经济学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是产业聚集的结果。城市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集合体;

城市地理学对城市的定义: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也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的定义: 是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一个地域共同体,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的永久性居民点”;

生态学认为:城市是以人类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系统。

5.国际上划分城市的标准 (p25-26)

人口规模标准:以人口的聚集程度和数量为标准

人口密度标准:以单位地域空间内聚居的人口密度来划分城市

行政区划标准:以**的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

职业构成的标准:尤其是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

6.城市聚集机制运行的总体条件 (p20)

完备的微观主体

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

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

合理的制度框架,建立合理的制度框架,就是要把不合理的聚集障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才能保证城市聚集力充分运行。

7.影响城市空间变化的因素 (p21)

受城市聚集机制的支配

社会分工的深化,**体系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为新的聚集中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的创新和扩散过程也决定了城市空间的扩展

城市的空间扩展,还受自然、交通、城市扩张及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8.老龄化 (p34、p223)

国际通行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老龄化的指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以上,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了老年型人口。

9.城市化水平 (p40)

城市化水平一般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主要标志。

10.城市化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p42)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膨胀阶段 ②市区蔓生阶段 ③城市体系形成阶段 ④城市带形成阶段。

我国城市化过程:①第一阶段,1949-2023年,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第二阶段,1978-2023年,城市化加速支持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年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2023年至今,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

11.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途径 (72)

加强行政公开(政务公开),并将政务公开制度化、法制化

利用互联网,建立****

采取听证的形式,确保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建立行政评议机制,通过市民对**活动进行评议,促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12.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征 (p66)

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征:一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二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是非排他性的。

13.非竞争性 (p66)

一个人对此物的消费,不会减损其他个人从同样的物品或服务中同时获得好处。

14.非排他性 (p66)

将特定的个人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或公共物品现有产出的使用之外也许是不可能的。

15.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p87)

为城市居民服务

城市全局的观点

合理利用土地

尊重城市个性,保持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16.多层次的住房**体系 (p136)

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

17.土地出让 (p118-119)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地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承租人,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也可以说是一种租赁费用。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形成土地使用权一级市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交易方式有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种形式:

协议是指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通过协议确定受让人和出让金的土地出让方式。一般适用于国家向学校、医院、公用事业等单位出让土地。

招标是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符合条件的使用者以书面形式竞投的方式,选择受让人和确定出让金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

拍卖是出让人公布拍卖书,明确拍卖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和用地年限等条件,竞争者相互**,以价高者确定为受让人,一般用于商业,工业及住宅等地块的出让

三种出让方式的共同点:①三种出让方式都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期限是由土地的用途决定的 ②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土地合同。

区别:①竞争程度不同 ②租金不同。

18.土地划拨 (p120)

土地使用权的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交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要严格限定土地使用权划拨的适用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依法批准划拨的建设用地,只有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居住用地:7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其余:50年。

19.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p149-150)

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

能力形成的同步性和建设的超前性

运转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

20.按照投资对基础设施分类 (p151)

纯公益性项目:如生态、环保、防洪排涝、城市道路等项目

低收费项目:如灌溉、工程调水供水等项目

一般收费项目:如城市供水、供气、地铁等

能够全部**投资,而且能够产生资本积累的项目:如以用户投资而由企业收益的城市电信等。

21.给水管网布置的原则 (p176)

原则:①管网必须分布在整个给水区内,能够在水量和水压方面满足用户要求

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个别管线发生故障时,断水的范围应减到最小程度

尽量少穿铁路、公路、堤防、河流等

选用适当的水管材料,以加快建设速度和降低造价

布置给水管网时,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为给水管网的分期发展留有余地。

22.排水体制 (p179)

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所采取的排除方式,称为排水体制。

分为三种形式:①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管渠中排出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雨水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由不同的管渠排出

截流制排水系统: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雨水截流构筑物。

23.结合城市排水体制,分析“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渗透能力减弱。

**应加强对排水系统设施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增强城市地表蓄水能力;要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城市建设和管理尤其应重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

具体内容:见p180排水管理的重要性,内容需展开。

24.交通管理的物理手段 (p192)

所谓交通管理的物理手段,即是采用交通控制设备来控制和管理交通。

交通控制设备主要有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和交通信号三类。

交通控制设备的功能主要是对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起限制、警告和诱导作用。

交通控制设备的设计和设置的原则:①简单、明了、醒目,能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并且一看就明白其含义。

放置位置适中,使驾驶员易于看到,并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具有统一性,使来自不同地区或国家的驾驶员能识别和明白设备的内容和含义。

25.交通管理行政手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你对公交优先的理解。 (p-210)

主要内容包括:①车辆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牌照管理和验车制度;二是车辆重量和尺寸限制。

驾驶员控制。包括三方面内容:驾驶执照、违章处罚和赔偿责任。

道路交通规则。规定车辆在路上行驶和行人行走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以约束车辆和行人的行动。

广义上的公共交通由准公共交通(包括单位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及合乘小客车等)、传统的路线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单位班车等)和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及城市高速铁路等)三部分组成。

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广义上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而传统意义上的路线公共交通又是最需要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方式。所谓优先是指在意识上、法律政策上、规划和管理体制上以及资源分配上优于其他物质或物质的其他方面而先行发展。

公交优先的重要性:①公交优先是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公交优先也符合我国实际。

公交优先反映了我国**的科学定位;

公交优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公交优先是我国节约能源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特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必由之路。

市政学复习整理

1 城市的理解 与农村相对应。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 经济 地理概念。无明确边界。2 市政的特征 政治性 整体性 综合性 动态性 双重性。3 城市的定义 是指那些人口稠密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4 城市的特征 1 城市要...

市政学 2019版 复习

绪论。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 城市的含义。识记 城市的含义 是一定地域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领会 城市的本质特征 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二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综合应用 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1 农业劳...

现代市政学复习版

市政的含义和范围 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治系统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和生活的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根据市政的一般含义和我国的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