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试题

发布 2021-12-30 13:32:28 阅读 9812

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

书写 (3分)

请将下边的句子写在格子内。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连忘返。

阅读 (57分)

一、阅读下面一则议**,然后答题(共13分)

一、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时间,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2023年他发表了**,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们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这些都是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两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这篇短文结构典范,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观点鲜明,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议**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2分)

短文的作者认为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3分)“终于把‘?’拉直,变成‘!’一句中的“?”是喻指是喻指分别用两字词语回答)这“拉”的具体含义是试用谢皮罗教授一例中的语句回答)(3分)

成语“见微知著”在这里的含义是请用短文中的语句解释)(1分)

第⑦段中“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一句中的“它”是指( )1分)

a.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b.生活中的平常事情。

c.善于“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人。 d.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两个?”试再举一例来证明这一短文的论点。(不超过50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小**,然后答题(共17分)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

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的波涛(《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

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④。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

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 ⑤ 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远:“每一本书都是一架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⑥,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

“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

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⑦不读书。

便觉语言不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三日⑧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短文采用“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你能很准确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吗?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2.第一段中的②是用事实论证了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请你按要求为下面两个分论点补充论据。(4分)

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造“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人以城市的豪华”的格式写。

3.第一段④“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的是和 (限两字)

第二段中⑤根据上下文应填的词语是那样”指的原文四字短语)。(4分)

4.古人形容“多”或“少”均采用“三”字,例选文中的⑦和⑧,另外还有“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请你也举出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2分)

举例。5.十四五岁的你,也读了不少的书,对读书也有不少的感悟。(5分)

你最喜欢的读书名言是1分)

请你学学名人,也仿拟写一则读书格言2分)

用40-50字描写一下你某一次读书的忘我情景。

(2分)三、阅读《从香菱学诗谈起》,然后答题(15分)

从香菱学诗谈起。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

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2023年至202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

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

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要不耻下问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

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

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潮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要不耻相师。古人说:“**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高明,**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这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a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 b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

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初中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 120分时限 150分钟 第一部分书写 3分 请将下面的句子写在书写格子内。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注意 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案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第二部分阅读 57分 一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答题。共7小题,计15分 甲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

初中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书写 6分。一 请将下面这段话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并请注意整份卷面的整洁。3分 我的四季在这里 冬的积蓄是白,春的生命是绿,夏的气息是红,秋的告白是金。二 填空 3分 常见的书法字体有 隶 楷 行我们中学生提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 通行的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第二部分阅...

初中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书写。a图b图。抄写 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结合整个卷面给分 第二部分阅读。一 读文言语段,回答后面各题。6分 庞葱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信之矣。庞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