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热点问题汇总。
1.宇宙探索与极地科考。
(1)嫦娥二号发射。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于2023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二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二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2)我国成功发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人民网西昌12月18日电今日凌晨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5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23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3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
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正按计划顺利推进,今后几年将持续进行组网发射。
3)第27次南极科考。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圆满完成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于今年2月26日由南极返行,预计将于本月底抵达上海长江口水域回到祖国怀抱。届时,吴淞边检站将在第一时间登轮办理该轮入境边防检查手续,为其提供零距离靠前服务。
据了解到,“雪龙号”此次于2023年11月11日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任务,途径澳大利亚,于2023年12月6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进行燃料**及人员接送工作。在完成大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对南极内陆进行科考及对中国南极内陆站——昆仑站各方面的**和后勤保证的考察后,有102名科考人员、37名船员于2023年2月26日从南极随“雪龙号” 返行回国,目前该轮正通过西风带,计划3月底抵达上海。 据悉,此次南极考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昆仑站续建。
昆仑站设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而且是南极冰盖的发源地。冰穹a下面有3层冰层,所有的冰都是原生态的,被普遍看好为最深冰芯的所在地。
南极的大冰盖是年复一年降雪积累成的,有一层一层的结构,取出南极深冰芯,对每层进行分析,就有可能还原当时的气候要素。冰穹a地方积累的冰层最厚,有可能找到100万年以来的气候记录。此次对冰穹a的科考,有望破解百万年来气候变化的奥秘。
为了确保“雪龙号”科考队员及船员能够第一时间登陆以及该轮入境后及时进行后续研究交接工作,吴淞边检站在接获该轮回国消息后,第一时间与船公司及**公司取得联系,商讨该轮入境具体事宜。同时,吴淞边检站还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雪龙号”入境边防检查工作预案,届时将第一时间登轮办理该轮的入境边防检查手续,确保零距离快速为随船科考队员办理相关边防检查手续。
(4)第4次北极科考。
第四次北极科考已经结束,作为科考队员的钱作勤教授见证了中国科考队到达北纬88度26分的新纪录。北极是指北纬66°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月和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创造多项纪录·
首次在北极点冰面上布放了冰浮标,发**抛弃式温盐深剖面探测仪。
成功在北纬87度21分采集到我国迄今在地球最北区域的鱼类生物样品——体长18厘米的北极鳕
首次在北纬88度24分高纬度地区获得水深3997米的沉积物柱状样,最长柱状样4.4米。
顺利**2023年布放的综合观测潜标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套线长度超过1300米的极地深水潜标,也是我国第一套观测周期超过1年以上的极地长期潜标。
(5)其他:“神舟八号”飞船等。
2.全球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
1)中国:我国南冻北旱、内蒙古的白灾、舟曲泥石流等。
南冻北旱 2023年初,接踵而至的暴雪和冻雨将我国西南化为银装素裹的世界。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华北、黄淮等粮食主产区正陷入干旱缺水的局面。“南冻北旱”正在考验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北半球气候异常源自北极冷风,而南半球目前则主要受海面温度偏冷的拉尼娜现象困扰。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同期既没有明显的偏南暖湿气流北上,也没有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水汽,所以中国华北、黄淮难以形成降水,导致大面积干旱。
2023年10月至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发生历史罕见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北方遭遇干旱的同时,南方多个省市也在持续忍受着冻雨的袭击。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隆冬季节,各地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干旱天气暂时对小麦生长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损害,但如果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由于各地水源已经被部分消耗,干旱的程度将快速升级,农作物受灾面积会大幅增加,抗旱形势将更加严峻。此外,南方多省区的冰冻天会对油菜等作物造成损害,并会影响到粮油商品的运输。
内蒙古的白灾30年一遇的重度白灾使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冰封雪冻,积雪深度达30多厘米,牧民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牲畜无法放牧饲料短缺严重、交通受阻保畜调草面临难题,牧民们正在为羊儿的生计四处奔波。
白灾(white disaster)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灾害。如果积雪疏松,马、羊尚有可能扒开雪层而吃到牧草;如果积雪由于乍暖后又降温,雪表面结成冰壳,则牲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
白灾主要影响家畜采食,除使家畜掉膘、感病外,还影响秋、冬、春季转场和家畜的保胎繁殖;灾情严重时或伴有雪崩、风吹雪时,常带来交通堵塞,危及牧区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压损棚舍,造**畜**,严重影响牧区经济活动。
对于几场暴雪的成因,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分析认为,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其东移南下过程中,在内蒙古东部诱生了一个低压天气系统,位置正好处于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上空,使这里气流辐合上升条件较好,从而产生强降雪天气过程。
2)世界:日本**和海啸、北美和欧洲暴雪、巴基斯坦洪灾、智利矿难、巴西洪水和泥石流、澳洲洪灾等。
日本**和海啸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3月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
北美和欧洲暴雪从2023年11月下旬到现在,欧洲大部地区经历了数次低温暴雪过程,其中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的部分地区在暴雪的同时也创出历史同期的最低温度。对于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温暖的欧洲地区来说,今年的雪来的早,强度强,持续长,低温低,影响大,是这几年来欧洲最严重的冬季气象灾害。
首先,从海温上说,由于今年夏季厄尔尼诺转拉尼娜的现象出现,使得北大西洋夏季平均海温明显偏高,高海温提供了相当多的热量,这对于进来影响欧洲最明显的高空环流系统——格陵兰阻高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今年秋季开始北半球西风带振幅就开始增大,并且由秋季前期的纬向型转变成为现在的经向型,而且在欧洲的上游——北美地区今年西风切断低涡非常活跃,由于高水温支持的暖平流维持着格陵兰阻高的稳定,因此今年11月中下旬开始北大西洋上的西风就出现了分流绕行的现象,颇像东亚地区冬季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形势。而下游乌山地区由于脊前有从北非来的暖平流支援而持续维持着西风长波脊。
3.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中国高铁的建设:京沪高铁等。
据中国之声《京沪高铁纵贯线》特别直播报道,京沪高铁今天(15日)全线铺通,大动脉开启京沪新时代。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建成了7千多公里,现在在建的还有一万多公里。到2023年我们中国高铁将达到1.3万公里,初步建成高速铁路的骨架网,到2023年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
这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大。
京沪高铁是最关键的工程,因为它的长度最长,技术水平最高,速度最快,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所以如果京沪高速建成,将标志着我们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2)中国跨海大桥的修建:青岛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等。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洲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
75公里。青岛侧陆上桥梁5.85公里。
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该项目总投资达到99.
38亿元 。
青岛东西海岸之间有宽阔的胶州湾天然隔断,水路交通常因大风、大雾而停摆,货物运输不得不依靠舍近求远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来实现,给东海岸、西海岸的货运客运带来极大不便。建成后的跨海大桥将破解胶州湾的天然瓶颈制约,使"天堑变通途"。
厦漳跨海大桥工程起于在建的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段)青礁枢纽互通,跨厦门湾经海门岛,止于漳州龙海后宅,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疏港一级公路和在建的招银疏港高速公路相连接。厦漳跨海大桥路线全长9.33公里,其中桥长约8.
555公里,路基宽度33.5米,跨海桥梁宽度采用33米(不含布索区),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从南到北由海平立交、南汊主桥、海门岛立交和北汊主桥等4个主要工程构成,分为五大标段进行施工。
其中,北汊主桥为该项目的主体工程,桥长1290米,主跨780米,可满足三万吨级船舶安全通航,采用双塔双索面五跨连续半漂浮斜拉桥形式,在同类型桥梁中其主跨跨度位居全国第。
六、世界第九。厦漳跨海大桥于2023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于2023年年底建成通车。厦漳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串连招商局漳州港区和海沧港区,实现货运的快速到达。
届时,厦门市区到漳州港区将由现在的1个半小时车程缩短为30分钟,而泉州地区到漳州龙海漳浦等地也将大大缩短行程。
2019高考时政热点
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材料 十二五 规划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实现从外需向内需 从高碳向低碳 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答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019高考热点复习
2013高考热点复习资料。热点三 捍卫国家利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一 有关内容综述。一 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二 南海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菲律宾 越南 马来西亚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
2019高考热点地理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六 嫦娥 国庆奔月,迈向太空强国。背景材料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 农历八月二十四 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 102 e 28.2 n 卫星发射中心 嫦娥二号 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 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