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
农家文化创特色,特色建设促发展。
—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位于赣榆县西南部沙河镇东区,始建于2023年,2023年迁建于现校址。学校总占地面积32406平方米,建筑面积6132平方米,绿化面积12725平方米。下辖2所完小,3个教学点,教职工124人,学生1994人。
近几年,经过省四配套工程、教育现代化创建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学校历任领导班子不断寻求特色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利用学校地处农村的地域优势,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着力开展“农家文化”特色教育,让农娃学农、知农、爱农、品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校始终坚持“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根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坚持走“文化立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之路,充分聚集师生员工的智慧,群策群力地创建学校特色,初步形成了有个性的农家文化特色,学校特色之花蕴涵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学校特色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打造校园精神文化,构建农家文化体系。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灵魂,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我校地处农村,拥有浓厚的农家文化氛围。农家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因地制宜,在校园内建成了“农家故院”。
“农家故院”建立十多年来,学校历任领导班子着力打造农家文化特色品牌,发挥农家文化特色优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的提炼,并多次召开领导班子研究会议和全体教师征求意见会,初步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架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1.办学理念:立根树人。
2.文化主题战略:农娃的幸福人生从这里起航。
3.校风:厚德载物承古启新。
4.教风:且行且思止于至善。
5.学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校训:耕泽。
7.办学宗旨:培养有根的现代人。
8.办学目标(育人追求):流溢古风民韵培育乡贤时杰。
传承农家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9.校徽:
10.校歌:《在这里起航》
11.校树:柿树。
12.校花:紫藤花。
13.校园标志物:耕农。
14.校园吉祥物:福娃、乐娃。
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农家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丰富育人内涵的重要途径。学校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抓好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文化长廊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建成了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
1. 千年农韵融“一院”,古朴农家进校园。
史记》有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家原本古朴的农耕用具、别致的手工制作、精巧的生活用品、典雅的装饰布局,已经逐渐被农用机械、批量商品、高科技材料所替代。这些物品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已经无法被现在的学生了解、熟知和掌握。为了让师生尽快了解这些优秀的农家文化,我们着力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
学校请来当地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让他们回忆难忘的农家风物,再现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然后,把要搜集的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进行分类,精选上千件物品列入农家故院收集目录。接着,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从自己身边搜集,并一一分类、命名。
如今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用具,一应俱全,充实到农家故院各室各房。
农家故院以“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精致格局,重现古朴的农家场景。“一露”指露天农家小院,设有油碾、石碾、牛槽、马槽等设施,还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二铺”是铁匠铺和木匠铺,收有以前打铁和制作木器家具的全套设施;“五室”为内室、农具室、储藏室、生活用品室、农艺室,并收有雕花床、花生脱粒机、犁、耙、耩子等几百件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八房”集油坊、豆腐房、磨房、厨房、煎饼房、编织房、碓房、茅房于一体,不仅有可供操作的生产制作设施,还有相应的生产流程图。
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近千年农家的发展历程,也是家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艰辛的见证,它用无声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祖辈生活的辛劳,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百年童趣秀“一园”,书香校园变乐园。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学生成长空间被逐渐压缩、禁锢,“沉溺网络”、“逃学厌学”、“玩伴缺失”,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陷入困境。为了让农家孩子享受一个充满趣味、洋溢快乐的童年,我们建造了“农娃乐园”,把农家传统游戏注入校园,努力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序”、“有趣”、“有益”的愉快求知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中快乐游戏,活跃情绪,调节机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农家传统游戏**于朴素的农家生活,玩法简单,动静结合,便捷有趣,健体益智。学校建造农娃乐园,将“划、弹、转、踢、跳、弈”等传统游戏玩法汇聚“一园”:“划”指划旱冰船,“弹”是指弹瓷珠,“转”是转铁环和小狗打转,“踢”是踢百分、踢瓦,“跳”是指跳格子、跳房子、跳米子、跳节节高;“弈”指当地传统对弈的五种棋类:
四蹦、五虎、憋死猫、大炮轰小兵。徜徉园内,学生身心愉悦、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学校大门东西两侧的对联“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凸显了“农家文化”特色教育,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立根树人”的办学理念。受农家故院、农娃乐园的熏染,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学生的眼中都充满了快乐元素,看到广场上如烟如雾的“喷泉”,便赋名“怡乐泉”;看到绿荫掩映下休憩、读书的凉亭,便称之为“智乐亭”……学校不仅是求知的学园,更是成长的乐园。学生把学校的很多地方都以快乐命名。
操场上的六角亭变成了“仁乐亭”,报告厅也成了“乐贤厅”,就连校园内建造的近百米的古诗文长廊、书法长廊、棋艺长廊……也变成了“乐读廊”、“乐书廊”、“棋乐廊”……学生漫步校园,浸润在快乐的海洋,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三、依托农家文化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特色学校文化的创建,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全体教师搭建起一个积极向上、高效工作和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实施人文民主管理,铸造优秀教师团队。通过校园文化的逐步创建与完善,直接催生出民主管理、人文相济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和谐人际关系。
站在这样的平台上,立足于锻造事业型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铸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教师体验教育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一起成长。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以科学的管理创造优异的业绩,办让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我校坚持“且行且思、止于至善”的教风,要求教师行走在求索至善理想的教育路上,边学习、边思考,在实践中,由“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逐步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教师队伍。
2.注重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求突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政治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引领,搭建平台,切实抓好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初步打造了一支年龄合理、层次较高、在市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农家文化特色,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暨农家文化工作室,着力打造教师领航讲堂阵地,开展了“耕泽”杯教海领航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带头和辐射作用,全面落实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和名师带动计划,强化“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的理念,鼓励老师带着问题,以研究的状态走进课堂,使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提升自我,提高质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学校现有县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手1人、市县骨干教师18人。去年,我校有7位老师被评为县“311”骨干教师,2人被推荐参加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第二周期第二层次评选。
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平台。学校通过qq群、教育博客、微博、校讯通等平台与教师实时互动,实现网络交互,发布最新课改动态。
河小创办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河小学校创建 快乐阅读 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图书室藏书2300多册,为了培养师生的读书习惯,使学校形成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我校从2015年冬季开放图书室。在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特色学校的创...
艺术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河小
打造艺术特色。创建美丽校园。创建眉山市 艺术特色学校 汇报材料。青神县河坝子镇中心小学校。2017年12月4日。打造艺术特色创建美丽校园。青神县河坝子镇中心小学校创建眉山市 艺术特色学校 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河坝子小学指导工作,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我校创建眉山市艺术...
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孟子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郯城县育才中学,立足高远,即取此意。现在正所谓校如其名,经过十五年的风雨砥砺,育才中学已经成长为鲁南沃土上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新星。郯城县育才中学是一所国办县直初级中学,始建于1998年,占地面积135亩。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51人。现在学校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