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实习日记。
参观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的一天是我学习生涯中难忘的一天。南山校区(1957-2000,2003-)于2023年由孤山罗苑迁至校区现址,并于2023年在原校址重建新校区,2023年落成。新校区建造期间学院整体搬迁至滨江校区过渡;2023年新校区落成后造型学院迁回南山校区,设计学院留于滨江校区。
很早就听闻的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的朋友也推荐过,之前也在网上查过资料。当今天真的要去还是有些小兴奋。
当我下车站在校门口的那一刹那,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安静。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足足站了一分钟都没动。心里只有敬仰。8根巨大的浅白色石柱支撑起横梁,横梁支撑起巨大的玻璃顶棚。
正前方的两根石柱顶端设计了玻璃牌匾,牌匾上”中国美术学院“6个烫金大字气势恢宏。整个大门的设计跟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于他的材料和布局。两边的灰色砖面高耸,给人以庄严古朴的威慑感。
墙上爬山虎蔷薇,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整个布局上一种凹进去的设计,更是让人觉得深不可测,进去后是否会有另一番天地?
随着老师进去学校内部,穿梭与各个建筑物之间,又有不一样的感受。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是一种中国庭院式的设计。在其中漫步穿梭,不像是在一个学校,而更像是在一个有山有水有凉亭的景区。
整个空间的设计灵动多变,往来数十个建筑单体,被有序的串联起来,有廊桥,有通道,丝毫没有重复。建筑与景观浑然一体,绿色的攀缘植物在建筑上随意又像是刻意的缠绕,令人心醉神迷。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是来实习参观,还以为自己是来旅游呢。
美院的文化纪念广场给我同样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它是一个有纵深方向系列变化的开场通透的纪念型空间,作为美院展示过去,开拓未来,传承文化历史感,弘扬治学精神的空间载体。美院整体规划以两条垂直相交的中心轴线贯穿全局,一条是贯穿核心建筑中轴文化纪念广场的轴线,随广场平台升高,显示出广场的纪念性气息。
另一条是南北向纵贯校园绿化广场和运动场的轴线,通过立体化组织的构成形式,地面及空中的通廊,广场从这里延伸开去,联系校园的各部分建筑,通达的视线走廊暗示着一种盎然的生机。
这从的美院南山校区之行,让我收获颇多。见识了建筑大师的设计,从总体到细节,无不令人赞叹。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中国自己的风格,有一种民族风。
现在很多高楼大厦,博物馆,艺术馆,都和西方的没有什么两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美院南山校区就不一样。
建筑 141 钟翰墨。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实习日记。
参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也是我学习生涯中难忘的一天。参观象山校区,有三个方面引起了我的重视。
第一是象山校区的选址。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组建的大学院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据说当时学校的教授,艺术家,和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重要。
这处校园的用地环绕着一座叫“象山“的小山,两条从西侧大山流来的小河从山的南北两侧绕过。校园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建筑和自然景观各占一半。
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
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了坡度,这使整个校区如同画卷一般。
第二是建筑材料的运用。象山校区在建筑材料上另辟蹊径。周围青山绿水,白鹭满山。
整个校区的建筑只使用四种建材的原色:青瓦,钢筋、水泥,原木,竹,体现了一种不同的中国建筑营造观,让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传统中国一直运用土、木这类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今日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
于是,王澍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来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旧砖头,变废为宝。
第三是建筑细节。从远处望去,令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要属这独具匠心的立面设计,墙上的植物让这座建筑融入象山,丰富的墙面细节,多变的窗格充分显示了设计的的创意。而建筑本身的运动曲线和丘陵的起伏相呼应,它在视觉上形成一条纽带,回廊和走廊像蛇一样穿梭在建筑的内与外,好像是加强了建筑的呼吸。
路面,围墙都是采用青砖铺设。整个设计从细节上应证整校区的设计风格与环保的理念,值得大卫称赞。
象山校区的设计也有很多让我不解的地方,甚至说不满意。比如,有些教学楼的墙面上开了很多窗户,为了丰富立面的效果。但是却没有阳光照上去。
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窗户释然起到美观的视觉效果,但是影响了教学楼的采光。有的地方的楼梯通道设计的太过于狭窄。有的教室的地面居然还是坡。
我感觉王澍在设计象山校区时更多的考虑了建筑的艺术性,忽略了建筑的使用行。
建筑141 钟翰墨。
运河广场(博物馆)实习日记。
参观运河广场(博物馆)也是我学习生涯中难忘的一天。运河文化广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终点杭州市拱墅区。广场还设有大型灯光**喷泉、购物超市、3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及西侧的解愠、指津效果图、曲尽人情等三座仿古楼台与有近四百年历史的拱宸桥。
而“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则毗邻拱宸桥。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其中拱宸桥和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拱宸桥,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对于杭州的意义却不一般。很久以前,返乡的杭州人在看到这座古桥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坦然和兴奋起来。
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往来来。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长去,拱宸桥就如同一个维系点,它将整条腾龙系于杭州这片土地,里面是家、是根,外面则是一片闯荡的世界。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
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而在桥的东岸,便是运河文化广场。
广场上六幅浮雕,讲述着运河的古老历史,规模宏大的钱运茶馆,是一处仿古建筑。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的总体建筑风格定位于“总体而不复古”, 建筑环运河文化广场呈扇形状布置,造型平坡结合,立面细部上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符号,经提炼简化,通过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运河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多样功能和多种特性的综合性运河文化中心。
参观完广场和博物馆,闲余我还去桥弄街观光了一番。桥弄街属于杭州旧城改造工程拱宸桥地区的一部分。这里的商铺有很多都是老字号,比如药店茶馆米店。
也有很多新兴商铺在这里安营,比如麦当劳和奶茶店。整体以灰白黑风格为主,保留了老杭州的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着一种现代风。
建筑141 钟翰墨。
10日。中雨。
21°c微风。
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总结汇报实用 实习日志
实习考察报告。课程名称 实习考察 专业年级 方1215 1班 姓名 李新明 学号 20127423 指导老师 王艳陶王志翠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考察时间 2013年11月19日下午。考察地点 海悦天地。实习考察报告。课程名称 实习考察 专业年级 方1215 1班 姓名 李新明 学号 20127423 ...
实习报告实习总结总结汇报实用 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课程名称 毕业实习。系 院 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101 姓名 王杰。学号 031091123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实习内容和实习心得。具体涵盖了在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公司的实践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描述了自...
实习报告总结汇报实用 实习报告
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一 实习目的 在即将升入大四的时候,我们工商管理系组织了一次长达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组织培养,分批安排到各个公司,以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50位同学被分配到长春一汽四环大众物流 做实习员工。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对长春一汽四环大众物流 的运作及对汽车零配件的包装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