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亦醇香。
—例谈作文老旧素材的创新运用。
所谓“旧瓶”,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这类素材既“熟”又“俗”,很容易拉低作文的水准。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老师一般会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新颖的素材,殊不知将已经掌握的素材进行改造,旧瓶装上新酒,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创新法。旧例翻新,可以从角度以及语言方面着手。
比如下面这段材料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例,本是老生常谈,但却让人耳目一新。
有一位流浪汉,哥伦布,五百年前年轻气盛的他,相信地球是圆的。
为了寻求航海援助,一路从意大利流浪而来。
就是这个曾经的“江湖**”,后来一生四次横渡大西洋。
至今依然作为航海界的一哥,面朝新大陆的方向,遥望他曾如何拯救过欧洲,又如何在历史中,给世界搅了局。
为什么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根源就在于从语言上玩花样,比如将哥伦布定义为“流浪汉”,又恰如其分地融入了流行词汇“一哥”等,更有反语“江湖**”令读者会心一笑。而对于他的历史贡献,则用了“给世界搅了局”这样活泼的评价,整个语段寓意深刻有趣,利用语言的智慧瞬间化腐朽为传奇。
对于老旧素材的运用,除了从语言上“翻新”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为“旧瓶”装上“新酒”:
一、情景再现。
具体做法就是将常见的对材料的平面概括式叙述改为立体式情景再现,把抽象地“说”给读者听,转化为具象地“呈现”给读者看。也就是让材料中的人、事、景等从文面上“立”起来,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如同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
在一篇自拟题为《死亡的抗争》的作文中,学生这样引用有关屈原的材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行吟在汨罗江畔,披散了发,垂下了头。身后,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你一腔真诚,竟抵不过宋玉一句“此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与共之”的谄媚之言。眼前,江水东流,不舍昼夜,你“不能变心以从俗”,纵身一跃,抱石而沉。
天地仿佛开始颤动,浮云阴,悲风旋,远远地传来一句绝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读到这段材料,扑面而来的,是生动、具体、新颖的形象;与之相伴的,是材料中人物丰富深刻的内心世界。这种立体式情景再现法,好处便是化熟旧为新奇,形象、生动、直观,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以及心灵的震撼,深刻有力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材料成为作文中表达主旨的重磅“炮弹”。同时,此法还可以使行文更添文学的韵味和诗意,而这恰恰是作文获得高分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是学生作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包装”方法。只是在使用中比较适用于众人熟知的材料,对于那些众人缺乏了解的冷僻材料,此法效果不一定见佳。材料被形象化处理之后,往往增加了人们理解的难度,反而会减弱材料的表现力。
二、模拟对话。
具体做法是在行文中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让作者和材料中的人物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
下面是学生作文中与项羽对话的片段:“你远眺乌江对岸,你无颜以对的是那里的父老乡亲。你想拔剑自刎,以此谢罪。
你说你“无颜见江东父老”,我大骂你“竖子无能”。我对你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勾践卧薪尝胆,终复国报仇;苏秦受嫂冷言相向,悬梁刺股,方成六国之相、纵约之长。今天你只因暂时失败便要自刎而死,你实愧对大丈夫的名号。你如过得江去,卷土重来也未可知啊!
”血顺着你的脖子流下,滴在脚边,开出鲜红的虞美人花,你向我点了点头,然后微笑着倒在花边,颤抖的身体终停止了挣扎。
这是一种“我对你说”式的对话。下面是学生作文中人物间直接交谈的片段:
我见到了桑地亚哥。
一个人,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从他口中亲耳听到这些熟悉的话,比在书上看到要受震撼得多,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点点头。
孩子,你记住,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人,是最伟大的动物,没有什么是人不能战胜的,没有什么事是人不能解决的。你现在遇到困难,是你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不要怕,和它面对面斗一斗,就像我和这大海斗一样。
”他嘴角扬起一个动人的微笑,眼中闪烁着犀利的光芒,正如洒在大海上的阳光一样,明亮而耀眼。
这种“包装”法的好处是,有了对话中的人物作“背景”,加之又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的互动,比起平实的叙述或议论来,自然要生动有趣得多,表现力和说服力也要强得多。前一片段,如果只有“我”说,而没有对话的场景以及项羽的回应,效果就要差得多。后一片段,如果道理从“我”嘴里说出来,而不是从桑地亚哥老人的嘴里说出来,感染力也要差得多。
当然,此法运用起来并不能“信口说”“随意说”,它只有符合时代与人物的特征,具有“艺术的真实性”,才能够被读者接受,才能够真正发挥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纵横扩展。
具体做法就是借助联想或想象,根据行文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扩展延伸,即虚构一些细节甚至情节来连缀、补充、扩写材料,为表达文章的思想观点服务。
在一篇以“只看自己所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为话题的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
韩退之的《祭十二郎文》以“血泪和墨”之真情,赢得了世代读者的心。侄儿的英年早逝,无疑给了他莫大的打击。失去爱侄的痛苦使他声声血泪: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在失去的面前,他如一个失足跌倒的老者,徒望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的是他对生的勇气:“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他只消一睁眼,便可看见自己的才华和责任,然而他,默默地选择了暂闭双眼,随波逐流。
河之水阴风怒号,波浪滔天,一泻千里,冲溃了一切感伤失落的情怀,洗涤着这个消沉的灵魂。你终于睁开眼,看了看你文学的才华,看了看你肩上的责任,然后慢慢地站起身,迈向回京师的路,留一个伟岸的身影给悠悠的河水。你仍悲伤,但你从容;你仍感怀过去,但你珍惜眼前所有。
你身后,是一个文人的坚强,是一个时代的华章。
这位学生在韩愈《祭十二郎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对材料进行了纵向的扩展,加工虚构出韩愈痛失爱侄后的一段心路历程,他从“只看自己没有的”到“只看自己所拥有的”,一步步战胜了自我,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在这里,虚实交织的生动材料,成为了论证主旨的有力内容。
纵横扩展法不同于眼下流行的“戏说”“恶搞”,它是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它必须合乎情理或事理。只有在本质上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可能性,它才是具有信度和说服力的。
四、**琵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尽管其具有传承性,但创新却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互补的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开放,因此,对于一些传统的材料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反思性或者批判性的解读、运用,也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情。
唉——”月下有一美人长叹,“花谢花飞飞满天”,心思缜密的林妹妹又因什么事情而独自悲吟?我的颦儿,你有清丽脱俗的容颜,你有举世无双的才情,你有疼爱你的外祖母,你有痴心的怡红公子相伴,你为什么还是忧愁不断?有时过于敏感未必是件好事。
我的颦儿,舍弃繁杂的心绪,让自己重新振作,做一个简单似湘云的人儿也好,我要看见我的颦儿“真名士,自风流”!舍繁取简,放下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我的颦儿,你应该快乐许多。
这是一位学生在题为《舍繁取简》的作文中,对传统材料进行的“**琵琶”式的包装。材料中一反传统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林黛玉性格的成因之说,换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为自己作文的立意“包装”出了一段很具时代色彩的“新”材料,自成一说,颇具说服力。
但此法运用起来要注意原则与分寸,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原则性问题上、在人类与社会共识的问题上,绝不可以随意“**琵琶”!另外,此法不能成为对真善美的颠覆,而应该成为催生体现社会进步和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见解的手段。
五、同类堆叠。
在题为《以“简”话人生》的一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孔明向往的人生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庄子宣扬的人生真谛: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是李太白神往的人生。没有世俗,远离尔虞我诈,只是自在逍遥。自古及今,多少人选择了淡泊名利的生活,多少人渴望简简单单的生活。
在题为《生活之窗》的一篇作文中,有学生写道:李义山有一扇窗,窗外是凄凉夜雨,窗内是烛光闪闪;李易安有一扇窗,窗外是晚来风急,窗内是杯盏淡酒;柳永有一扇窗,窗外是浮名荣华,窗内是浅斟低吟;曹子建有一扇窗,窗外是煮豆燃萁,窗内是宓妃留枕……
此法并非是材料本身出新,而是通过同类材料的堆叠,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在有限的篇幅内使用大量的材料,是使用课外材料所不及的地方,因此这也可以视为是对课内所学材料的一种包装方法。
作文素材运用技巧例谈
有些考生在使用经典素材时,要么一字不漏地照搬照抄 要么寻章摘句,不得要领 要么游离主旨,牵强附会 要么随意改编,生搬硬套 要么若即若离,偏离精髓。这些都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经典素材运用得好,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但如何运用,却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高考满分作文,介绍几种常见的素材运用技法,以便给作文...
中考作文“遴选素材”技巧例谈
中考作文 遴选素材 技巧例谈。作者 李仰臣。作文评点报 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3年第32期。我们要做一件新衣服,在设计好衣服的款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适合做这件衣服的布料。所以说,做出来的衣服漂亮与否,跟所选的布料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理,一篇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也直接决定该篇文章的成败。而...
例谈初中作文素材的运用技巧
作者 毛小芬。作文成功之路 高中 2016年第04期。摘要 在初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是拥有许多 厨材 的 厨妇 但拥有众多的写作素材,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因而,作文时不仅要让学生拥有鲜活素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点化素材的 金手指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理论和实例来阐述一下初中作文素材...